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
作者:毅品文团队小书柜,欢迎转发!
近来随着英国“生菜首相”离去,印度裔首相上台,印度国内一片喜气洋洋,许多印度国粹派大呼印度人终于得机会“反向殖民英国”了,这让不少喜欢从印度身上找优越感的国人倍感不爽,或者继续老调揶揄这是“瘪三爆发户”思维,或者干脆说苏纳克不是印度裔而是巴基斯坦裔 。不管怎样,这种情绪也和那些忘乎所以的印度人一样,是不健康不理性的,中国要真正成为让全世界由衷敬重的大国,的确需要中国人也都具备一种泰然自若宠辱不惊的大国国民气质,杜绝那种狭隘偏颇的自大自负。
中印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又是邻邦,我们的确不应该长期任由国内一些不利于两国关系的不健全观念的滋长。长期以来,中印两国民间都存在一种一味贬低对方的情绪,这不是爱国主义体现,相反,非常有害,因为它会蒙蔽我们的双眼,看不到对方的优点长项,却又夸大对方不足,长此以往会犯战略性大错的。
我们常常只关注印度贫穷、肮脏、混乱的一面,却不愿看到另一个事实:那就是事实上国际上印度的盟友要更多一点,印度人在国外也普遍比中国人“吃得开”,不仅体现在印度裔在他国融入性比华人好,更令国人难堪的是,即便同样是精英阶层,印度裔的社会地位也明显比华人高许多,许多国际性大企业尤其高科技企业,其CEO大部分都是印度人。而现在美国英国的(副)总统、首相也都成为清一色的印度裔。而华人的地位乃至处境却在最近两年急剧下滑!我们不由得发出灵魂一问:“印度人为什么会比我们更吃得开呢?!”
其实,如果认真思考的话,我们会发现,印度吃得开,可不是最近几十年一百年,而是起码两千年前都有这个情况。
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都是四大文明之一,不过印度文化却似乎比中国文化的浸透力更强,印度文化在两千多年前,便可以不通过武力,便在亚洲各地传播影响,表现为印度教、佛教在中亚、东亚、东南亚的四处落地生根,印度的高种姓移民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够同样成为东南亚的泰国(当然远古不叫这个名字,仅指其地)、柬埔寨、越南南方以及印尼等许多地区成为王族、贵族。中亚、东南亚有着大量印度化国家。
印度在中世纪便没落了,许多次被外族入侵,包括近代大英帝国,不过,无论谁统治印度,都没有改变都没有改变印度的诸侯分立以及社会种姓等级,印度的君主、贵族、高种姓,即便在大英帝国时期依然在印度社会高高在上,其大贵族、大官僚以及富豪在英国也得到极高礼遇和地位,而欧美近代最早一批印度裔移民,无疑大多数是他们以及后裔。天然就比最早只能以卖猪仔身份到达欧美的华裔要尊崇得多。
(新中国成立后,教员多次对印度总理尼赫鲁报以兄弟般友谊,我们也拿印度人当做同受封建殖民地压迫的“穷哥们”,可是令伟人想了十天也没有明白的是,印度自古就是少数贵族高种姓才能代表印度说话的国家,你觉得它穷,那些老爷出身的政客可不这样认为,至今我们都往往忽视印度这一特征:印度发出的声音其实只是少数高阶层印度人发出的,大多数印度人只会附和)
当然,这种印度裔是极少数,大多数印度裔也是最近几十年才移民欧美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他们绝大多数也是平民甚至不乏低种姓,可是这时,印度作为英联邦国家子民的身份,又给了他们新的一层护佑性。
印度作为英国百多年殖民地,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教育方方面面都是英国移植的制度,英语也是印度跨民族通用官方语言,印度人自夸自己是亚洲最古老、最大的“民主国家”也不是纯吹嘘,印度人作为“自家人”在欧洲美国包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等国家地区,当然处处受到一定程度的优待。
尤其是信息化全球化多元化新时代,新一代印度裔,早就被西方现代文化所彻底“同化”,因此许多印度裔如果不提自己的族裔,许多人根本就想不到他(她)是印度裔。
比印度裔先天优势弱,又起步晚的华人正好相反,华人的民族特性则自古就含蓄内敛,习惯自我封闭,即便到了国外,这种特性也非常明显,虽说新一代华人要好很多,但欧美人对一个华裔最好的评价依然是“你不像一个中国人(或华裔)”。因此,华人在海外即便人数不少,总显得松散无力,华人也习惯个人孤军奋战,独善其身,这样,个体和少数群体他们所能取得的成就,自然不能和印度裔相比。
总之,我们对印度这个竞争对手,全面了解还是远远不够,我们无意妄自菲薄中华文化,我们同样有我们的优越性,不过,印度文化印度民族某些优势强项往往被我们忽略,也是不利于我们凡事养成全面思维的习惯的。大家有什么有趣的见解,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本文为毅叔说世界系列,感兴趣的朋友,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局势帝,收看全部毅叔说世界系列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