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电商订单时,经常会遇到客户同时购买了不同商家的多种商品,此时,电商平台应该如何进行结算?作者展示了此情况下的不同拆单方式及优点,同时也说明了拆单时不同的费用处理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在平台型电商业务中,⽤户会有同时购买多样商品的场景出现,因为可以⼀次性完成支付,⽅便快捷。
以双⼗⼀为例,存在⼤量的跨店优惠商品、限时秒*、限量销售等各种类型的活动,我们通过购物⻋(购物⻋只是⼀个概念,拼多多⽤【我的收藏】完成这⼀功能)完成同时购买多个商品,⼀次完成结算⽀付,既⽅便快捷,⼜能满⾜快速购买多样商品的需求。
支付完成了,接下来就是订单处理的问题了,如果按照上述情况,假设客户在大促期间同时购买了不同商家的商品,要怎么办呢?
比如说目前有A、B,2个商家,他们分别有a、b、c商品(A商家有a商品,单价50元;B商家有b、c商品,单价均为100元)现在客户购买同时购买3种商品各1件。如果按照同订单处理的话,此时订单上同时存在a、b、c商品,分别归属于A、B商家,订单总金额为250元(50 100 100=250元)。
那么在财务层面,对商家进行结算时,有可能会出现过多冻结影响商家现金流的情况。
电商平台对不同的商家通常是进行独立结算的,一般来说在订单确认收货后便可以进行结算,而在这种场景下,因为不同商家的物流不同,确认收货时间可能不一致,此外不同商品是否会发起退款退货的售后流程可能也不一致,如果进入售后,一般会做冻结,不能进行结算工作。
因此,按照一般规则,2个商家的可结算时间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果遇到售后流程,则时间差距更长,影响更大),这种情况下如果以订单纬度对2个商家进行统一处理,必然导致某一商家被过多冻结,因为非己原因导致的结算延迟情况,可能造成商家对平台不满的情况,影响商家经营,导致商家投诉量上升。
而平台难以给出合理解释,一来很难向商家解释为什么自己的商品结算时间会受到其他商家的影响。二来,冻结金额增多,会影响商家现金流,对部分商家不公平。
此时,唯⼀能够解决问题的⽅法就是对于多商品订单,且商品分别归属于不同商家的订单进行拆单!
一、拆单方式依照商家归属不同,对商品进⾏分类,同⼀商家的产品为⼀个订单,保证一个订单上只有一个商家的商品,满⾜独⽴结算场景,解决订单归属问题,如此便能够解决上述在财务结算层面遇到的问题。同时注意需要对因拆单行为引起的订单金额的变化(包括商品金额调整、优惠分摊等)做处理。
(一)拆单节点与表现
按照上述的例子,在商品归属于不同商家的场景下,业内的主流处理方式为将拆单节点放在支付成功之后(比如京东、网易严选等),进入【待发货】状态之前。
下单时的表现:同一订单
取消支付后的订单展现:还是保持一个订单的状态
支付后,待发货时:订单已经拆分成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