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乾隆年间到民国初年,摆字龙灯一直是西陵守陵衙门拜年时的表演节目。一般于每年农历腊月初八起会,从守陵人员中挑选身强力壮的青年男子为舞者,由老一代艺人传授队形、字谱和必要的基本功。正月初四正式出会表演,首先给泰妃陵衙门的官员拜年,然后再由官员率领到泰陵衙门拜年。
易县的摆字龙灯旧时也时常进皇宫表演,并多次受过皇封。慈禧太后曾赏赐龙衣两套、红蜡烛三箱。1920年代,清西陵守陵机构解散,守陵人员转为当地农民,摆字龙灯在民间流传,成为表达百姓美好愿望的一个舞种。
易县摆字龙灯
既能舞出中国传统龙鲜活灵动
翻江搅海、振兴图腾的气势
又能摆出“国泰民安”、“中华巨龙”等
变化多样的造型字句
集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
2008年,它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它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
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文化特征
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易县文化和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