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玉米种植条件,玉米种植时期表格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9 06:17:51

形态特征

幼虫体色变化很大,有绿色、暗绿色、黄褐色、黑褐色等,腹部体侧气门下线为明显的黄白色纵带,有时呈粉红色。成虫昼伏夜出,有强趋光性和弱趋化性,大龄幼虫有假死性,老熟幼虫入土吐丝化蛹。

防治攻略

农业防治:晚秋初冬耕地灭蛹;人工摘除卵块、虫叶。

物理防治:黑光灯诱*成虫。

药剂防治:

抓住1~2龄幼虫盛期进行防治,可选用下列药剂喷雾:

5%抑太保乳油4000倍液

或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

或5%农梦特乳油4000倍液

或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000倍液

或40%菊*乳油2000~3000倍液

或40%菊马乳油2000~3000倍液

或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

或茴蒿素*虫剂500倍液

8、玉米叶螨

玉米叶螨就是红蜘蛛,属蛛形纲,前气门目,叶螨科,是多食性害虫,以若虫或成虫在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叶片枯死,影响产量。

球形玉米种植条件,玉米种植时期表格(9)

形态特征

成螨体色随季节变化,一般为红色或锈红色,雌虫呈黎圆形,体长0.55毫米左右。雄虫呈卵圆球形。幼螨体近圆形,色泽透明,眼呈红色,足3对,取食后体色变暗绿。若螨,足4对,体色变深,体侧出现明显的块状色素。

防治攻略

根据枣红蜘蛛的生物学习性,可应用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措施。

人工防治:在越冬卵孵化前刮树皮并集中烧毁,刮皮后在树干涂白(石灰水)*死大部分越冬卵。

农业防治:根据枣红蜘蛛越冬卵孵化规律和孵化后首先在杂草上取食繁殖的习性,早春进行翻地,清除地面杂草,保持越冬卵孵化期间田间没有杂草,使红蜘蛛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

物理防治:可在枣树发芽和枣红蜘蛛即将上树为害前(约4月下旬),应用无毒不干粘虫胶在树干中涂一闭合粘胶环,环宽约1厘米,2个月左右再涂一次,即可阻止枣红蜘蛛向树上转移为害,效果可达95%以上。

生物防治:田间枣红蜘蛛的种类很多,据调查主要有中华草蛉、食螨瓢虫和捕食螨类等,其中优以中华草蛉种群数量较多,对枣红蜘蛛的捕食量较大,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可增强其对枣红蜘蛛种群的控制作用。

化学防治:应用40%三氯*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20%螨死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1.8%齐螨素乳油6000~8000倍等均可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当田间发现受害株时要及时摘除玉米基部1片~3片有螨(卵)叶片,以控制螨害。摘取的叶片用口袋装出深埋或烧毁,不得作饲料或人肥堆。

9、二点委夜蛾

二点委夜蛾是我国夏玉米区新发生的害虫,各地往往误认为是地老虎为害,该害虫随着幼虫龄期的增长,害虫食量将不断加大,发生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如不能及时控制,将会严重威胁玉米生产。因此,需加强对二点委夜蛾发生动态的监测,做好虫情预报或警报,指导农民适时防治,以减轻其为害损失。

球形玉米种植条件,玉米种植时期表格(10)

形态特征

蛹和卵形态: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色。卵馒头状,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土黄色。直径不到一毫米;卵单产在麦秸基部。单头雌蛾产卵量可达数百粒。

幼虫形态:老熟幼虫体长14~18毫米,最长达20毫米,黄黑色到黑褐色,头部褐色。

老熟幼虫形态:额深褐色,额侧片黄色,额侧缝黄褐色。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各体节背面前缘具有一个倒三角形的深褐色斑纹。气门黑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下线白色。体表光滑。有假死性,受惊后蜷缩成C字形。

成虫形态:二点委夜蛾成虫体长10—12mm,灰褐色,前翅黑灰色,上有白点、黑点各1个。后翅银灰色,有光泽。

防治攻略

农业防治:麦收后播前使用灭茬机或浅旋耕灭茬后再播种玉米,即可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危害,也可提高玉米的播种质量,苗齐苗壮;及时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清除麦茬和麦秆残留物,减少害虫滋生环境条件;提高播种质量,培育壮苗,提高抗病虫能力。

化学防治:幼虫三龄前防治,最佳时期为出苗前(播种前后均可)。

撒毒饵,亩用4~5kg炒香的麦麸或粉碎后炒香的棉籽饼,与兑少量水的90%晶体敌百虫,或48%毒死蜱乳油500g拌成毒饵,在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撒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公斤细土,早晨顺垄撒在玉米苗边,防效较好。

灌药,(1)随水灌药,用48%毒死蜱乳油1kg/亩,在浇地时灌入田中。(2)喷灌玉米苗,可以将喷头拧下,逐株顺茎滴药液,或用直喷头喷根茎部,药剂可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液等。药液量要大,保证渗到玉米根围30cm左右的害虫藏匿的地方。

10、玉米灰飞虱

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属于同翅目飞虱科灰飞虱属,主要分布区域,南自海南岛,北至黑龙江,东自台湾省和东部沿海各地,西至新疆均有发生,以长江中下游和华北地区发生较多。由于寄主是各种草坪禾草及水稻、麦类、玉米、稗等禾本科植物,所以对农业危害很大。

球形玉米种植条件,玉米种植时期表格(11)

形态特征

成虫:长翅型体长(连翅)雄虫3.5毫米,雌虫4.0毫米;短翅型体雄虫2.3毫米,雌虫2.5毫米。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雌虫则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前翅近于透明,具翅斑。胸、腹部腹面雄虫为黑褐色,雌虫色黄褐色,足皆淡褐色。卵:呈长椭圆形,稍弯曲,长1.0毫米,前端较细于后端,初产乳白色,后期淡黄色。

若虫:共5龄。

第1龄若虫体长1.0-1.1毫米,体乳白色至淡黄色,胸部各节背面沿正中有纵行白色部分。

2龄体长1.1-1.3毫米,黄白色,胸部各节背面为灰色,正中纵行的白色部分较第1龄明显。

3龄体长1.5毫米,灰褐色,胸部各节背面灰色增浓,正中线中央白色部分不明显,前、后翅芽开始呈现。

4龄体长1.9-2.1毫米,灰褐色,前翅翅芽达腹部第1节,后胸翅芽达腹部第3节,胸部正中的白色部分消失。

5龄体长2.7-3.0毫米,体色灰褐增浓,中胸翅芽达腹部第3节后缘并覆盖后翅,后胸翅芽达腹部第2节,腹部各节分界明显,腹节间有白色的细环圈。越冬若虫体色较深。

防治攻略

农业防治:选用抗(耐)虫水稻品种,进行科学肥水管理,创造不利于白背飞虱孳生繁殖的生态条件。

生物防治:白背飞虱各虫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种类较多,除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瓢虫等外,还有蜘蛛、线虫、菌类对白背虱的发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保护利用好天敌,对控制白背飞虱的发生为害能起到明显的效果。

化学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类型和飞虱发生情况,采取重点防治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对策,如果成虫迁入量特别大而集中的年份和地区,采取防治迁入峰成虫和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相结合的对策。

药剂防治:70%吡虫啉(高搏),20%吡蚜酮,0.5%藜芦碱可湿性粉剂,90%敌敌畏等常规防治。

来源:农资与市场杂志等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