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品的电镜照片。| 图片来源:The Conversation
在这种前所未见的排列中,一条狭长的金刚石“河流”(比一根头发还要细约200倍)被蓝丝黛尔石的“海洋”包围。这种排列结构非常像在其他材料中观察到的“剪切带”,剪切带中狭窄区域会经历强烈的局部应变。这表明,在室温下剪力是这些金刚石形成的关键。
在室温下,用几分钟就能制造出金刚石,这提供了许多可能性,特别是对于那些需要极其坚硬材料的行业来说,能够利用这种方法来制造“比金刚石还硬”的蓝丝黛尔石,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
研究人员表示,接下来面临的挑战就是降低形成金刚石所需的压力。这项研究观察到的室温下金刚石形成所需的最低压力是80吉帕斯卡——这相当于在一只芭蕾舞鞋的鞋尖上放640头非洲象!
他们相信,如果金刚石和蓝丝黛尔石都能在较低的压力下被制造出来,那我们就能更快地制造出更多更廉价的金刚石。同时,这也能帮助进一步了解金刚石是如何在地球、陨石撞击过程甚至宇宙中其他地方形成的。
撰文:Dougal McCulloch(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教授)
Jodie Bradby(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物理学教授)
原文标题为“We created diamonds in mere minutes, without heat — by mimicking the force of an asteroid collision”,于2020年11月18日首发于The Conversation,原文链接:https://theconversation.com/we-created-diamonds-in-mere-minutes-without-heat-by-mimicking-the-force-of-an-asteroid-collision-150369,文章基于CC协议翻译,中文内容有编辑,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原文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