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温度的降低,很多地方跳过秋天,直接进入冬季!我这边降温前高温31-31°,降温后高温只有15°左右,降温幅度很大,不得不穿棉衣保暖。随着最近几天天气的晴朗,温度升高,那么对于钓鱼人来说钓深还是钓浅?这几天由于时间比较多,连续钓了几天鱼,可以当作参考。
我是从降温后第4天开始(12-18°东北风4-5级),连续钓了3天,降温第4天的中午,河边已经有很多钓友,但是无论钓深水还是浅水,效果都很差,只有零星白条鱼、鳑鲏鱼、麦穗鱼吃钩,在河边连续看了4位钓友的收获,一条鲫鱼都没有。这种情况,还是证明鱼不开口,找了个朝阳的钓位,拉饵钓浮,收获一条2斤左右翘嘴,白条若干。(没有钓底层鱼,临走的时候在深水钓位打了个隔夜窝)
降温后的第5天(14-21°东北风3-4级),虽然是晴天但是风很大,东北风4-5级,隔夜窝在一个水闸口,水深4.5米左右,7.2米鱼竿收获2条小鲤鱼,鲫鱼一条没有,而附近钓友基本没有钓获鲫鱼,只有一个传统钓的钓友,在水边草洞内钓了2条麻将鲫。鱼情还是很差,小鱼闹窝很少,水面很少有鱼儿跳水,证明鱼类还是不活跃。
降温后的第6天,(13-21°东北风3-4级)也就是今天,今天天气比较差,早上阴天比较闷,一点风都没有,6点多到河边,但是昨天的深水窝子已经被钓友占了,只能重新找窝点。找了一个水草边,水深2米不到,一个上午一条鲫鱼没有,昨天深水窝点出了一条小鲤鱼。9点多起风了,一直到12点,才钓了一条鲫鱼,钓到下午2点多,总共4条小鲫鱼,收竿放生。
到这里有些钓友或许会说:“水深选错了”,其实水深没错,这几天由于是晴天,水边钓鱼人很多,附近都有钓友,基本都是12点走一拨人,因为快要吃饭了,加上钓不到鱼基本都走了。然后下午再来一拨,2-3个小时内基本都走了,钓深水和钓浅水的都有,但是均没有收获,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
个人认为主要是水温降低,鱼类不爱活动,还没有完全适应水温的变化,打窝后短时间内鱼类不进窝造成!有些钓友说:“晴天为什么不钓浅水?”其实钓浅水的钓友相对来说比较多,但只有白条鱼和鳑鲏鱼吃钩,没有鲫鱼。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要钓浅水还是深水?主要看水域面积,以及水的深度。
1、大水面、大水面钓深,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水深越深水温越高,在大水面水深有深有浅的情况下,深水相对于浅水来说水温要高,鱼类躲在深水。鱼类并不是傻子,随着水温的降低,浅水的鱼类越来越少,它们聚集在深水水温比较高的地方,所以要钓深。
2、小水面、小水面一般水深很少超过2米,并且密度水草,不需要钓最深处,因为2米的水深在降温后,整体水深相差不大。鱼类并不会在最深处,而是在水草边,或者水草内,因为有厚厚的水草遮挡,水草内水温相对比较高,所以它们更喜欢躲藏在水草内,特别是鲫鱼在水温低的时候钓水草内效果更好。
3、水的深度、连续钓了3天鱼,在第2天收杆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小池塘,这个池塘内水很浅,只有1米左右水草很多,有几位钓友在钓鱼。他们的收获明显比较好,因为这么浅的水,水温整体一致鱼类无法躲藏,已经适应了水温的变化,所以已经开口觅食,证明在整体水浅的水域内,鱼类明显比大水面开口要早,如果不嫌弃鱼小的话,可以在这些地方垂钓。
通过钓了这几天鱼可以发现,大水面钓深水虽然有鱼吃钩,但是诱鱼进窝的时间明显比较长,也可以说鱼类开口时间晚,因为大水面水的深浅相差比较大,在降温的时候鱼类进入深水,对于水温的适应时间比较长。而小水面整体水很浅,水温整体比较低,鱼类不能进入深水温暖的水域内,只能适应水温,适应水温后后也就开口觅食,所以开口时间比较早。
最后:不管是大水面钓深水,还是小水面钓浅水,主要是诱鱼进窝的速度很慢,想要缩短诱鱼进窝的速度,有条件的话建议打隔夜窝,隔夜窝的情况下,第2天早上就能上鱼,如果隔夜窝钓了1-2个小时一条鱼都没有,还是收竿吧。这里只是我这边鱼情,有可能是水域内鱼类的密度比较小,所以造成这种结果,在有些地方降温后的第3天或者第4天,鲫鱼已经鱼情不错,不同的地方鱼情不一样,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