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多水,泥盛肖营,揉之易变,塑而成型。风而鼓之,婉转作聲,空靈其音,叫吹其名。淮滨彩绘泥塑,统称“淮滨泥叫吹”,是淮滨地方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也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泥叫吹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自诞生以来,已发展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
“龙、老虎、狮子、牛、猪、狗、鸟,西游记、武松打虎、八仙过海、百鸟朝凤、十二生肖…”在泥叫吹的文化传承作品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这些栩栩如生的泥叫吹形象。“泥叫吹”从造型上大致分为动物(十二生肖)、人物两种,都以色泽亮丽、对比强烈鲜艳为尚。
“小叫吹”指的就是信阳淮滨县的泥叫吹,信阳地处河南和湖北的交界处,泥叫吹作为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产物,填补了淮河流域没有泥塑作品的历史空白。从儿童玩具演变至当下的艺术品,从当初手艺人村头叫卖到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叫吹迎来了文化发展的新机遇。
淮滨县属于以太阳崇拜和鸟图腾崇拜的原始部落的东夷两昊集团,从文化角度来看,淮滨泥叫吹具有原始性及文化停滞性,可谓为“艺术化石”。不过,由于泥叫吹起源于民间,它还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不管是造型,还是色彩,都充满了纯朴的民间艺术气息,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
在淮滨县有一处龙山文化的“沙冢遗址”,其址位于肖营村肖南村民组内。遗址曾出土了大量文物,其中一对烧制的红陶鸟,高约5厘米、长约10厘米,因形象生动而引人注目。她应该是泥玩“小叫吹”的始祖。
由于地处淮河沿岸,属冲积平原地带,淮滨县的土质细腻,粘和性高。从农历9月份到来年的3月,都是制作彩绘泥塑的高峰时期,且在这段时间里,庙会、集市活动比较多,由此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泥叫吹”文化,泥塑方寸之间的点、绘、勾、描都充满民俗文化内涵,让人在或墨或彩之间感悟民间艺术的美妙与情趣。
“泥叫吹”的制作过程和其制成品一样,充满着独特的民俗文化氛围,其制作过程可分为“取土”、“撮泥”、“塑形”、“钻孔”、“打磨”、“晾晒”、“烧制”、“彩绘”、“刷清漆”九个步骤。在制作过程中,艺人们用捶打的泥土,不断揉捏,很快成为一个个小动物和人物形状,而后在其尾部钻出两个小孔,晾晒后放在炉子里烧制,待烧好的泥塑放凉后,然后选择不同颜料上色,这样一个个色彩鲜明的“泥叫吹”就诞生了。
2008年,在全省开展的民间文化遗产抢救普查中,“泥叫吹”引起了专家们高度关注, 2009年,被认定与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并列为河南三大民间泥玩具,2011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今,老手艺迎来了新机遇,往日吹响乡村的“泥叫吹”,将再次吹出时代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