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郑州圃田的郑州分校
登封少林寺小龙武院的财务管理并未因陈同山、陈同川两支笔签字而陷入混乱,工作人员也从未因两个老板下达命令而无所适从。
“哥哥是我的依靠,他在外面公关融资,家里总要有人守学校。由于哥哥长期不在家,出差错了别人不会告诉我,也没有人敢批评我,这样很容易偏离方向。只有哥哥发现后才会指点我一下,他每一次轻描淡写地说出来后,我都会认真反省、改正。”
陈同山的说法和弟弟陈同川不太一样,他说:“我弟弟有他的长处。管理上很公平、很严格。我聘请人才来学校辅佐他,有意识放权给他,让他真正当家作主。他一门心思管理学校了,我才有精力做一些前瞻性的工作。”
找准了各自的位置,兄弟俩在利益分成上潜在的矛盾自然迎刃而解。一般而言,陈同山或陈同川不管因公因私,需要支出几十万元,根本不需要请示汇报、商量沟通。只要提笔签字就可以了。兄弟二人在物质方面,都不是*很强的人,花钱方面又无障碍,自然不会有什么私心,也不会坐下来挖空心思算计对方。
产权、经济权的问题解决之后,私人产业里的CEO就有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
在少林寺小龙武院,陈同川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和仲裁者。在这种高度集权的语境下,如何保障学校规范有序、令行禁止、科学健康发展呢?
陈同川知道,法律不需要宣传,公平执法就是最好的宣传。在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方面,陈同川本人率先作了楷模。由于害怕被人看到自己抽烟、酗酒,20多年来,陈同川坚持不吸烟、少喝酒。有时碰到学生家长送烟又实在推辞不过时,陈同川都会接过来放在桌子上,一直把烟放发霉也不破例。至于醉酒,陈同川始终保持着零纪录。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难为情,陈同川很少参与应酬,很少出入饭店酒楼。
卢坚胜
(与小龙武院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和校长陈同山一起吃饭很容易,和总教练陈同川一起吃饭很荣幸。陈同川良好的人品、严谨的生活作风深刻的影响到了他的弟子们,2007年,已经拥有数亿资产的北京京都轻纺城的董事长卢坚胜仍然很“崇拜”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小陈老师。(卢坚胜是1980年代末跟随陈同川学习散打并获得过国家级比赛冠军,陈同川获得空军政治学院学士学位则是1999年。))
至于打牌,陈同川仅在春节放假后才偶尔打几次,算作对自己一年辛苦工作的补偿和安慰。
鹅坡武院的创办人梁以全曾惊异于陈同川的毅力。由于两所学校相近,梁以全多次看到早晨跑步的陈同川,忍不住夸他说:“同川啊,在你们这一代年轻的校长中间不睡懒觉、生活很规律,一年四季坚持早起练功的也只有你一个。冲这一点,我很佩服你。”
在执行学校规章制度方面,即使得到了陈同山的通融,在总教练陈同川那里也难得到偏袒。有感于此,少林寺小龙武院的人给陈同川取了个外号叫“铁面老总。”
在学校里不徇私情,在与有竞争关系的兄弟学校来往时,陈同川一直保持着中立和友善。对于武术界的老前辈,陈同川总是谦诚而虚心。尊重别人的同时,陈同川也赢得了同行们的肯定与认可。由于与各所武术学校关系融洽,登封当地官方举办的各种教练员培训班、裁判员培训班总是把少林寺小龙武院作为首选。
(陈同川与各所武术学校*都保持着相当不错的友情。对于老拳师,陈氏兄弟总是谦虚而尊敬。)
陈同川和塔沟武校创办人刘宝山(右)在一起
做一名优秀的CEO仅仅靠高度的自律和良好的周边关系还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在管理方面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做出科学的决策。陈同川并不认为哥哥请来的高级管理人员进入学校有监督自己的嫌疑,他欣然接受哥哥为自己组建的智囊团队,并委以重任,让他们组成院委会,充分发挥民智,集中民智,集体决策。院委会一旦达成共识,陈同川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而不是随意动用否决权。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提交院委会集体讨论,有很多时候陈同川需要乾纲独断。那么陈同川决策失误的时候是否就没有人敢于出面纠正呢?
财务出纳毕铁怀曾经遭遇这样的难题。
2006年8月,一名四川籍学生来到少林寺小龙武院求学,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上了两个月后便选择了自动退学。到了2007年4月,家长打电话要求学校退还部分学费。按照登封各武术学校的行规,发生这样的情况一般不退学费,有的学校还在招生简章上对此专门约定。毕铁怀认为应该退还,但请示陈同川时被陈同川说按规定办理。毕铁怀为此找到了常务副院长向上,向上对他说:“你告诉那位家长,我们一定退还部分学费。至于总教练那里,我自有我的沟通方式。”
老板作出的决定就这样轻易被副职改变,不能不说是少林寺小龙武院的一种特色。
“多建一所学校,少建一所监狱”的标语用在武术学校上面更加贴切。武术学校的学生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除了因迷恋武术前来学武的学生之外,还有很多学生是问题少年,家长无奈才将其送入武术学校。换一句话说,武术学校根本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学校都只能接受,不能推诿。这种学生的家往往都在外省,家长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转嫁到学校身上。加上武术的竞技、搏击功能,为了出成绩、为了避免学生惹祸,体罚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手段。1980年代,陈氏兄弟也像全国所有的武术教练一样,动辄便使用棍棒来教训不认真练功的学生和儿辈的释小龙。
随着时代的发展,陈同山到省城开办武术学校,陈氏兄弟认识到靠体罚出成绩的方式已经落伍。尤其是近年法律不断完善,陈氏兄弟更加明白对学生使用体罚涉嫌违法。如果不使用体罚,那该如何管理骁勇好斗的武校学生呢?
“以前家长们总说,孩子学不好你们只管打骂,我绝不护短。现在的家长却说,孩子交到学校让你们费心了。”陈同川很敏锐地从家长的语气中判断出时代的变化,“家长要求我们改变教育方式,我们就必须迅速适应家长这种变化。我们以前逼着学生练功、学好,现在还是逼,只是把教练逼学生变成了学生自己逼自己。只要抓住学生一点改变、一小处优点,我们就不遗余力的表扬他、鼓励他。通过这种夸奖,让学生自己逼自己进步。”
2006年,针对问题少年多的现实,陈同川和院委会的全体成员展开了帮扶行动:每人帮助完成2至3名差生的转化,方法就是表扬。
陈同川在指导黄俊拳术
人力资源的管理最能看出一名CEO的能力。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从来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由于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中国的百年企业才凤毛麟角。开除、辞退都是下策,最重要的是如何使优秀的管理团队稳固、持久并保持活力。陈同川在这方面也进行了多种有益的探索。
由于陈同川很少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少林寺小龙武院的人事变动才不会为他的情绪所左右。一名管理人员,如果因为什么事情没有办好而得到陈同川不好的评价,并不会影响他在学校的岗位。也就是说,陈同川不会因为自己的好恶而动辄使用辞退权。
尽管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古训,但陈同川仍然认为转化一个人比换掉一个人重要。换人需要重新适应,而且还会遇到同样的瓶颈。
由于陈同山的宽容、仁慈,陈同川的严格和自律,少林寺小龙武院的管理团队才稳固而富于创造力。
在少林寺小龙武院里,很少有人会感觉这是陈家的学校,公事公办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常务副院长向上和文教副院长陈国钦在院委会上常常各持己见,但私下里开起玩笑毫无顾忌,还经常一起喝茶聊天。
2006年,陈氏兄弟的父亲陈成文病危,兄弟俩贴身侍候两个月,两个月里,少林寺小龙武院一切正常运转,院委会连一个请示电话也没有给陈同山、陈同川打过。正是因为学校的命运已经不再维系于某一个人身上,陈氏兄弟才得以安心地陪父亲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