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三大照明巨头,中国照明行业十大品牌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3 23:21:42

3D成像与2D成像最大区别在于提供了深度信息。深度信息意味着对真实世界更真实、更高质量的图像描述,配合人工智能时代激增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围绕3D建模衍生出多样化的应用:从生物识别、VR/AR、到自动驾驶、无人机,3D成像大有可为。
在AI领域,机器视觉是人工智能的下一个前沿,而3D成像技术则是机器视觉的关键解决方案。人工智能AI是信息技术领域正在发生的大革命,很多机器人也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智能化特点。业内普遍认为机器视觉将是AI再进一步的关键,只有做好信息输入,机器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AI。以工业机械手为例,只有判断了要抓取的物品的具体位置,即三维坐标,才能精确无误的移动目标物体。

国内三大照明巨头,中国照明行业十大品牌(21)

所谓机器视觉,就是用机器代替人眼来做测量和判断。机器视觉系统是通过传感器将被摄取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得到被摄目标的形态信息,根据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化信号;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这些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和分析,进而根据判别的结果来控制现场的设备动作。

国内三大照明巨头,中国照明行业十大品牌(22)

传统的识别算法基于二维信息,这必然导致了三维世界的信息特征损失,信息输入已成为设备智能化的短板。3D成像则能够获取全面的三维信息,智能设备可以对目标对象的三维轮廓、物理特征充分识别,大幅提升识别、追踪、导航、寻迹的能力。可见,3D成像并非是只有概念的“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强劲的下游需求支撑。我们判断3D成像技术在苹果引领之下,将率先在消费电子应用上(VR/AR、生物识别)大规模落地,随后逐步辐射到各行业,实现2D向3D的交互跨域。据预测,到2020年消费类产品的3D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10亿美元,另据,Yole Development预测,到2022年3D成像市场结构非消费电子将占据33%。

国内三大照明巨头,中国照明行业十大品牌(23)

3D成像带来的产业机会比2D成像只增不减,大幅提振产业链价值的同时改变价值分配,驱动红外核心厂商高业绩弹性。红外器件产业链门槛较高,不管是发射端还是接收端元器件,技术含量相比普通的摄像头都高出不少。图像处理芯片具有较高的算法要求,目前可以提供的仅有几家芯片巨头,如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英飞凌和恩智浦;红外图像传感器则被意法半导体、AMS、豪威、奇景光电等垄断;而可用于移动端的微型VCSEL红外光发射器主要由Finisar、Lumentum、Princeton Optronics、Heptagon等国外公司生产,国内企业差距较大。国内真正可以可参与的环节主要是红外窄带滤光和模组封装,且颇具竞争力。

老牌照明巨头退出 中国企业迎来机遇

中国LED照明市场规模持续攀升,渗透率逐年提高,格局分散。规模上,《2018年中国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半导体照明行业整体产值达到7374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外延芯片环节产值达到240亿元,同比增长3.4%;封装环节产值1054亿元,同比增长9.4%;应用环节产值6080亿元,同比增长13.8%。LED应用环节又分为通用照明和特殊照明两大应用方向,其中2018年我国通用照明产值2679亿元,同比增长5%;特殊照明产值3401亿元,同比增长21.8%。渗透率方面,2018年我国国内销售LED照明产品市场渗透率较2017年提升5pct至70%。格局方面,目前我国通用照明市场分散,龙头企业欧普照明市占率3-5%,行业集中度提升空间大。

近年来,飞利浦、欧司朗等海外品牌逐渐退出中国市场竞争。中国照明企业一方面通过自身经营管理提效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陆续通过海外并购实现弯道超车,如飞乐音响收购喜万年及相关子公司、木林森收购欧司朗照明业务公司LEDVANCE。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企业开始布局照明业务,如鲁亿通收购昇辉电子、长方集团收购康铭盛等。

,
上一页23456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