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器该不该有铁锈斑,康熙青花瓷器底胎特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0:05:39

07至正型

至正为元朝第十一位皇帝元惠宗的年号。以进口苏麻离青为青料,器型多为罐、盘、瓶,且体量较大,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就差人物画)。人们遂将同一特征的元青花命名为 “至正型”。

08延佑型

延佑型青花瓷最早出现在延佑时期(1314—1320),所以被称为“延佑型”,器型多为碗、高足杯等,体量相对较小。

09永宣不分

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多有共同之处,往往以“永宣”并称。

10成弘不分

明成化时期的青花瓷与弘治时期青花风格类似,使用国产青料取代了进口的苏麻离青,发色淡雅透澈,色泽平。

11空白期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政治混乱动荡,官窑生产的青花瓷都不署年款,缺乏研究依据,因而被陶瓷史上称为“空白期”,也称“黑暗期”。

12过渡期

明末清初,更具体一点是明天启、崇祯以及清顺治三朝被称为“过渡期”。此期间因战乱及朝代更迭,青花瓷风格少受政治约束,器物造型、纹饰内容、绘画风格,都充满文人气息及世俗生活的气息。

康熙青花瓷器该不该有铁锈斑,康熙青花瓷器底胎特点(9)

13墨分五色

本为国画技法,指以水调节墨色使之呈现出多层次的浓淡干湿。康熙一朝将这种技法运用至青花烧制中,用青花发色的深浅不一来区分事物的阴阳向背、远近疏密,使画面富有立体感,称为“墨分五色”或“青花分五色”。

14青花分水

也叫“分水皴”法,青花绘制技法之一。须根据画面颜色需要,将青料调配出头浓、正浓、二浓、正淡、影淡等多种色阶的料水,是实现“青花分五色”的关键。

15淡描青花

用比较浅淡的青料勾勒纹饰线条,不填色,不渲染,画面清新淡雅,近似于中国绘画中的白描手法。

16青花铁线描

青花绘制技法,表现大面积颜色的时候,用密集的细线取代平涂,约起源于明万历时期。

17渐变积水

青花绘制技法,用笔饱蘸青料后再蘸清水,然后快速从山脚向山顶填色。

18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又称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简称“苏料”。青花呈色浓重青翠,色性安定,元代景德镇与明初的青花瓷,大多用它绘制花卉枝叶,明成化以后,渐被回青等代替。

19平等青

平等青:亦称“陂塘青”。国产青花料中的一种。明代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景德镇窑青花多用此料。

20回青

回青是一种蓝色颜料,主要用于瓷器烧制上色,因明朝时从西域进口,故而得名。回青一般需要和石子青混合运用,所呈现的颜色较霁蓝浅淡,多见于嘉靖和万历年间的瓷器。

康熙青花瓷器该不该有铁锈斑,康熙青花瓷器底胎特点(10)

21珠明料

珠明料是中国陶瓷烧制工艺的青花料之一。由天然钴土矿煅烧而成,是青花的主要着色原料。云南、福建、江西等省均有生产。

22吃胎

明中期以前,高档青花绘画大多用的是昂贵的苏麻离青料,“吃胎”是指苏麻离青和胎釉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釉面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凹,苏料的吃胎呈现四个特征,即:凹陷、网状纹、 串珠、锡光。

23青花白文

即在青花地上书写白文,多是警句和诗文。表现手法类同于青花白茎。令人称绝的是,文字如同毛笔书写一般。此种瓷艺只出现在乾隆细瓷上,很少见。余在四十年前曾保管过此类残器。至今没见有仿品。估计制作也太难了,是需要有深厚的瓷艺功底的。特点是青花与白文很分明,不串色,无刀刻痕,只见有毛笔痕。应与青花白茎属同类功夫。另可鉴赏到书法在瓷上的功夫。

24变色青花

清三代以前的青花,大多会随着光照不同、角度不同而颜色变化。另外也与日照长久、日照与否有极大的关联,日照越长色越深,避光越久色越淡。并可逆转。这些特征,青花瓷越古越明显。若要确实体会感悟此特征,是需费时日的。常人是难以理解的,无机的青花瓷怎能变色。

康熙青花瓷器该不该有铁锈斑,康熙青花瓷器底胎特点(11)

25丝瓜络

元青花的苏麻离青,与唐宋以及明永宣的苏麻离青都有区别。丝瓜络是鉴定元青花的苏麻离青的专用术语。是指铁锈斑中有网络状的象丝瓜络的纹理。此纹理发银白色金属光。但色浆太重处,也是显片状铁锈斑。久置不动年许,会在丝瓜络斑纹上生白色粉末,称银白霜。

26青花黑筋

明中期至清早中期的一种青花特征。在偏灰的青花中,会有一条黑色的细线条,很象青草中的筋脉线,故又称青草筋。乍看是黑色,细看呈深蓝色。

青草筋是顺着青花绘画笔势而产生,每一笔画中也只会出现一条青草筋。笔势长,则青草筋也长。在青花中的左右位置,是跟笔峰走的。中峰用笔,一般会出现在青花的中间部位。有小分岔,是胎坯纹理造成的分岔,分岔线条很短,也不规则。

27开脸

所谓开脸,简单的说就是脸部的刻画。这在很多人物绘画姊妹艺术中都是重要的创作环节。比如杨柳青年画的绘制,有画、刻、印、描、开脸等多道工序,尤其是人物开脸,这是年画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有时甚至需要手工晕染十多层次,这样刻画的人物才能传神。

所谓开脸好坏,当然是指脸部的刻画是否写实且传神,这是绘画的基本要求。而在瓷器鉴定里面,由于大多数画师并非画家,最多只能称为画匠而已,因此并不能完全按绘画的好坏来鉴定真伪。所以对于瓷器人物纹饰鉴定而言,开脸的好坏,重要的不是画得漂不漂亮、好不好,而是是否符合古人的绘画技法和审美情趣。

28发色

发色也叫彩头一般主要是指釉下彩(青花和釉里红)的发色,它直接关系到东西的价值,除了料(原料)的因素之外影响发色的另一个因素就是火候,所以说是火里取金。

对于釉上彩的品评人们更多的习惯叫:彩头,它的好坏主要受彩料品质的影响为多。当然也有一些地区把所有的发色统统叫彩头。

单色釉的东西也有个发色的说法,因为它是颜色釉。发色的好坏受釉料和火候两方面的影响。

29青 釉

青釉是瓷器最早的颜色釉。所谓"青釉",颜色并不是纯粹的青,多为青中泛黄、泛灰或者泛绿。

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绿、翠青等20多种派生的青釉颜色。

青釉成熟于康熙,经过雍正的发展,在乾隆年间达到精致,应该说这一时期的青釉瓷的稍早技术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青釉特点为釉色古雅、沉稳,釉面均匀、滋润,釉质坚致、细腻。

30梅子青釉

南宋龙泉窑创烧的一种著名青釉品种。釉色浓翠莹润,如青梅色泽,故而得名。梅子青釉与粉青釉同被誉为"青瓷釉色与质地之美的顶峰"。色调可同翡翠媲美。含铁量、烧成温度和玻璃化程度比粉青釉高。

康熙青花瓷器该不该有铁锈斑,康熙青花瓷器底胎特点(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