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 低如流水 高如喷泉
( 一)
浙江嘉兴 一所大学 , 有十五个学生是课余合唱 团 团员 , 虽会演唱 , 但基本功 一般 , 音乐知识贫乏 。 聘请校外 一位声乐教师给他们上集体课 。 老师先叫他们齐唱 ,然后逐个独唱 一首歌 。 老师肯定他们热爱歌唱 的积极性与有 一点点 的歌唱能力 , 同时指 出存在 的不足 : 几乎不会真正 的吸气与运气 , 将所有的力量用在喉部 , 用在嗓子上 , 不知如何放开来唱 , 用气唱 , 用共鸣 唱 。 他们 的声乐水准还不到初 中 , 与他们大学 一 、 二年级 的身份极不相称 。 老师从低如流水 、 高如喷泉 ( 比高如行云更确切 ) 入手讲解发声法 。流水 、 喷泉区别于水流的方向 、 速度 、 强度 , 但有 一点是共同 的 , 先要有水流的通道 , 保证水流无阻无拦 。 这就要求开启 喉头 、 敞开鼻腔 、 扩展胸腔 , 上下连成 一体 , 叫做管子 。 半打哈欠 、 微笑 、 吃 一惊等动作都是解决打开的 问题 。 不是 一刹那间 的打开 , 而是持续 、 长久地打开 。 要有 比平时强许多倍的吸气 、 运气 , 带动声音飞旋 。 声音象流水 , 永不停息 、 永不会头 , 归功于有正确 的气息支持 , 同 时是胸廓的适度积极与放松 、 丹 田 的作用 , 口腔 内 的五音器官的配合 。水往低处流 , 人往高处走 。 我们 一方面要顺水推舟 , 另 一方面又要见机因势利导 。吸气后人体 内 的气压增大 , 如不加控制 , 气息马上 向其外散发 , 气总是 向气压低 的地方靠拢 。 我们要从水到渠成中得到启 发 , 凡是发不好的音 , 首先是气未用好 , 是否吸得适当 、 呼得顺手 ? 基本原理懂 了 , 不意味着运用 自 如 , 记住要有水滴石穿 的功夫 。 高如喷泉 , 就是要改变水流的常规 , 气息 的压力高度增强 、 方 向 也作改变 。同时 , 声带的张力 、 声 门 的靠紧度不 同寻常 。声音的统 一 、 线条流畅 , 有弹性有闪光 , 从捏紧 、 紧逼中解脱 出来 , 从缺少共鸣色彩的纯真声 中分离 出来 。 声音 的连贯 、 婉转 , 有时有停顿 , 但情感始终在发展 。 声音 的节奏 , 要象钟摆那样地准确 , 不能有任何得过且过 。 音准 , 跟着钢琴声 一个 一个音校正 , 分秒不差 。 低如流水的 内 涵就是放开 、 放下来唱 , 自 然 、 流畅 , 动人心弦 , 它 的外延包含了 统 一 、 连贯 、 音准 、 字正 、 腔圆等。高音区除了要有流水的风采 , 还要有海浪的奔腾 。 喷泉的锐意奔涌 , 是因其气息压力不 同寻常 , 呼吸肌群的扩张与收缩不 同常规 , 声带 的张力指标较高 , 包括小腹肌群都要起作用 。 不能照搬唱 中声 区 的方法去唱高声 区 。 歌唱要放松 , 不等于不用力量 , 看你着力点用在哪里 。 气息要形成支点 , 声音要有冲击点 , 共鸣要有侧重点 ,整个歌唱就象 一个系统 , 任何 一 、 二处不协调或发生差错 , 直接延误或瘫痪整个系统 。
( 二)
不重视低声 区训练 , 不重视轻声训练 , 是不能真懂声乐 的 内 涵 。 低声与高声 区都是耗气较大的 区域 , 因为低声 区 的声 门是 一般的靠拢 , 不是紧靠 , 挡气效率不高 ,因此消耗较多 的气息量 , 这是声学专业工作者运用专 门 的仪器测定 出来的 。 唱低声区想到 “ 叹气 ” 是不会错的 ; 唱 中声 区想到 “ 打哈欠 ” 是聪 明之举 ; 唱高声 区想到喊马路对面的人 , 是 一个好办法 。 讲到高声 区 , 声 门 紧靠 、 拉力增强 , 边缘振动 ,需要强有力 的气息支持 , 而且是持续 、 均匀 的 , 未经专业训练者常常 出 差错 : 将音唱得紧逼 、 尖细 、 破裂 … … 或者让观众感到美中不足 , 不象优秀歌手那样珠润玉圆 、游刃有余 , 高如喷泉 。 不论唱低 、 中 、 高声 区 , 平时 的训练包括气息量的不 同 、 声带状态的差别 、 共鸣腔的 比率不等 , 靠前与靠后 、 沉气与提气都要有谱 。歌唱主要是 “ 唱气 ” , 这句话确有道理 , 但不全面 ; 歌唱学 习 主要靠老师指导 ,在某 一阶段可 以这样理解 , 但从总体上说 , 一半 以上靠学生 自 己 ; 只有象 “ 叹气 ” ,才能使歌声象流水 , 这话说对 了 一大半 , 还需补充 : 随着音阶进入高声 区 , 在 “ 叹气 ” 的基础上找到 “ 喷泉 ” 的感受 。 当我们 “ 叹气 ” 时 , 下胸 、 上腹 、 小腹都有所放松 。 如果是先吸满气后 的 “ 叹气 ” , 放松是带有力量的 ; 如果是带有发音 的 “ 叹气 ” , 放松是相对慢了 一些 , 因为声 门 闭合 、 共鸣腔参加 了挡气 , 控制 了气息 的消耗 。 不必机械地定论 “ 上腹鼓起 , 小腹先收 ” 或 “ 小腹顶住 , 上腹先收 ” 。 实际上上腹与下腹是 一个整体 , 不能截然分开 。低音如流水 , 不能光从字面上解读 , 歌手的体会是长期苦炼的结 晶 , 是气息 的功夫起了作用 , 还有声带及相关器官的功能助 一臂之力 。 从气息角度上讲 , 要象流水那样无穷无尽 、 慷慨大度 、 匀速奔跑 , 歌唱 的气息有时会遇到 阻力 、 反常 , 要随时排除障碍 , 回到流水的状态 。 气息有强弱 、 快慢 , 但它 的特性总是无阻无拦 , 一路畅通 。 优秀的歌手给人第 一个感觉 ; 气息畅通 、 歌声轻松 。 有人 以权威人士 的 口气说 : “歌唱最主要 的是放松 ” 。 那跟我们主张的 “有些部位要积极 , 有些部位要放松 ” 是南辕北辙的 。 一味的放松 , 不是歌声 , 而是 白 声 ; 一味的紧张 , 那是吼叫 。声乐 的原理是辩证法的再现 , 应处理好积极与放松 的关系 、 扩张与收缩的关系 、 靠前与靠后 的关系 、 下沉与上扬 的关系 … … , 决不是 “放松 ” 两个字那么 简单 。 也是“放松 ” 论者说的 , 她办的这个大型艺术学校专职与兼职教师全是音乐学院的老师 。事实上该艺校的教师大部分只是中小学 、 幼儿园 的音乐老师 。按照 “放松 ” 说法 , 是不能解释歌唱 中 的种种 问题 。 低如流水与高如喷泉是不排斥的 , 喷泉是在流水的基础上才有的 , 是更高层次的流水 。 因此 , 先练 “流水 ” ,从整体上看 , 人体的所有发声器官都处于积极向 上的运动状态 , 其中有些部位是从积极开始转向有所放松 , 又 一次地积极 、 又 一次地放松 … …有些部位需要的是放松 ,例如舌 、 下腭 、 牙关等被要求 “放松 ” 的时候较多 ; 软 口 盖 、 咽肌 、 声带 、 丹 田等被要求 “积极 ” 的时候多 , 而且被要求和其它发声器官协 同运作 。 声音和 “ 流水 ”有相似之处 、 也有不 同之处 , 声音的发展呈不断壮大 、 飞速腾跃的态势 , 而 “流水 ”只是川流不息地匀速前进 。 歌声必须象 “流水 ” 那样不辞辛劳 、 勇往直前 。有 了 “流水 ” 的基本功 ,喷泉呼之欲 出 。 高声 区 的气息与 中声 区有 一定 的 区别 ,但不是很大的 区别 , 只 是增强气息压力 , 增强声带 的张力 、 声 门 的 闭合度 , 调整共鸣腔 的 比率 。 歌坛上不少号称 民族唱法的歌手应是美声唱法 , 至少是 以美声唱法为主 , 是小嗓 门 的美声 。
十 一 、 一半靠天生 一半靠训练
( 一)
上海有 一位 1998 年出生 , 当时初三准备升高中 的女学生 , 自 小学 一年级开始坚持学 了 九年小提琴 , 并 已考出 八级 , 希望 同 时补上声乐课 , 让艺术特长的空间拓宽一些 。 小提琴的演奏基础有助于她学 习 声乐 , 她对音准 、 节奏 , 十 二个大调 、 十 二个小调等乐理不感到 陌生 。 她的母亲有许多 问题要 问 : 十六周 岁 开始学声乐是否晚了 一些 ; 她的嗓子属于什么类型 ; 每天需要练声 吗 … …老师 的 回答是 , 十六周 岁接触声乐艺术正是大好时光 ; 她的嗓子的本钱 ( 条件 ) 居 中上 , 但有待于边训练边观察 一段时 间 , 才能知道她的接受能力 ; 至于嗓子的音质 、 音色 一半靠先天条件 , 一半靠后天的训练 , 求得进 一步发展 , 焕发嗓子的光华 。有的歌手其嗓子名列优质 : 金属声强 、 共鸣发达 , 由 于用 嗓方法不科学 , 其次是经常超负荷运转 , 一不小心 , 出 现声音粗笨 、 嘶哑 , 平常轻易 能上去 的高音力则不从心 … … 平坦 一阵 、 低谷 一阵 , 一 、 二年后干脆倒嗓了 。 有的歌手不忘求教名师 良师 , 学 习 专业 、 科学 的发声方法与保护歌喉的窍 门 , 珍惜 自 己 的嗓子 , 知道 自 己 的音域 , 练唱在 自 己力所能及 的范 围 内 , 使好的嗓子更有含金量 , 如鱼得水 , 如鸟高飞 。有的嗓音好的人不 一定喜爱歌唱 , 有的嗓音 一般的人非常迷恋歌唱 , 后者决心大 、韧性强 , 有 一股不到长城非好汉 的锐气 , 他们深知真刀真枪唱艺术歌 曲肯定没有优势 , 专选 一些流行歌 曲 唱 , 以动听取胜 。 舞 台上其中 一些活跃的歌手 , 其嗓音条件只算 二 、 三流 , 但刻苦攻关 、 笨鸟先飞 , 不甘落后 。 只有嗓音好又热爱歌唱 , 经不懈的努力 , 才能成为名 副其实 的歌唱高手 。 嗓音 一般的人 以参加合唱为主 , 同 时学习 一件器乐 。一种是从小学 一年级开始上音乐课 , 和全班 同学齐唱时发现 自 己嗓子不 同凡响 ,声音坚实又脆亮 , 不 自 不觉地和歌声相伴 , 连上学与 回家的路上都会情不 自 禁地 一路欢歌 。 另 一种情况是 , 他的嗓子很有潜力 , 系标准的歌喉 , 无师 自 通 , 能唱几首歌 , 但没有上 电视台表演的机会 , 难 以得到伯乐 的发现 。 往往是 一次偶然 的机会使他闪光了 , 这是人生的 一次转折 , 一发而不可收拾 , 从此发奋 图强 , 最终登上歌坛 。天生 一副好歌喉的人不能 自 满 , 要随时总结经验 , 问 一 问 自 己的发声方法是否正确 , 有无方 向性的错误 ? 不能含糊 , 不能久拖不决 , 应是几个月 内 , 不是几年 。 正确 、 科学 的发声法是看不见 、 摸不着的 一种形态 , 但对 内 行者来说 , 是 一种实实在在的精神财富 。 它是人类平时生活 、 劳动 、 运动 、 朗诵等状态中气息 、 共鸣 的升华。自 然 的呼吸方法无意识 、 无技巧 , 单调简 易 。 歌唱 的 呼吸方法是有意识 、 有技巧 ,有备而来 , 技术含量高 , 在人类与大 自 然作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状态与之相似 ,不 同 的是歌唱更注重规范化 、 程式化 。正确 的发声方法 , 不是 自 发 、 盲 目 地产生的 , 而是经慢慢地训练后养成习惯的。成功的歌手 , 其气息总是 比较深的 , 能灵活地调整它 的强度 、 速度 、 均衡度 ; 喉头 、口 腔 、 鼻腔 、 胸腔等有所扩展 , 处于积极的状态 ; 全身多个部位扩张与收缩相对抗 ,其幅度是微小 的 , 不是大起大落的 。 未入 门 的歌手 , 其气息总是浅薄 、 短促 、 无力的 , 其声音总是生硬 、 紧逼 、 干瘪的 , 上下没有 明 显 的通道 , 该调动 的部位大没有积极响应 , 而是各 自 为政 。 爱练高声 区 , 忽视中 、 低声 区 的练习 , 常常 出 现嗓音沉重 、 粗糙 、 嘶哑 。歌手的训练 , 大部分时 间应放在练声上 。 所有声部 、 风格的歌手 , 他们 的 自 然声 区基本上是相似的 , 中声 区 的音域有不大的差别 , 但各 自 的 喉头打开程度有所不同 , 中 、 低声部者开度大些 。 在运气方面不应有多大的落差 ; 换声点各 自 有 明 显 的差别 。 发好换声点与高声 区 , 各方的方法是大 同小异 的 , 调节好声带 的张力 , 增强气息 的压力 , 控制好各共鸣腔的 比例 。
( 二)
歌唱 比赛 , 选手各 自 展示 自 己的歌喉 , 音质 、 音色主要是 由先天条件所决定 , 但后天的训练才能使 良好的音质 、 优美的音色全部显现 。 未经 一定 的训练 , 天生的好音质 、 好音色只 能说是半成品 、 夹生饭 。 钢琴 比赛 , 选手轮流演奏 同 一架钢琴 , 所以钢琴选手的天赋条件反映在头脑 、 手指等方面 。 歌手应将 自 己 的嗓子及其它发声器官看成是 一架钢琴或 一件乐器 , 一方面调试它 , 一方面演奏它 。 嗓音 的天赋条件再好 , 得不到好老师 的训导 , 会走 , 但不能跑 ; 会跑 , 但不能飞 。 嗓音 的天赋条件很差 ( 包括原是金嗓子迷入岐途成了破嗓子 ) , 再努力也不会成大器 。郑咏 、 殷秀梅 、 幺 红 、 宋祖英 ; 蒋大为 、 佟铁鑫 、 闫维文等人是 一流的嗓音 、 一流的技巧 , 另 一些通俗歌手是 二流的嗓音 、 一流的技巧 , 二流的嗓音 、 二流的技巧 、一流的表演 。 如果否认成功 的歌手 一半靠天生条件 , 主张后天努力 、 刻苦训练能够让 一般的嗓音 出现奇迹 , 未免太幼稚可笑 了 。 当今歌坛上的 明 星并不都是 一流的嗓音 , 但也不是 一般的嗓音 , 而是介于 一流与 一般之间 的 二流 、 三流嗓音 。 社会上有不少金嗓子 、 银嗓子 , 他们从未遇到艺术的 引 路人 , 至今无所作为 。坚持终身训练的歌手 , 如果有人和他素不相识 , 先通 电话 , 感到他是三 、 四十岁的声音 , 一见面却是五 、 六十岁 的人 , 仍保持着 一副青春的歌喉 。 唱男 中音声部者,退休 了 还天天唱 , 年过七十 、 八十 , 洪亮的嗓音不减当年 。 上海有 一支 曾 到北京参加 国庆十周年汇报演 出 的职工合唱 团大部分人都健在 , 已超过八十岁 , 最年长的是九十八岁 , 每天练歌 , 练钢琴 。 《 咱们 工人有力量》 、 《 唱支 山歌给党听 》 、 《革命人永远年轻》 等是他们常唱不厌的歌 。一般化的嗓音 , 经训练也能提高 一步 , 但不可能练成 一流 、 二流的嗓音 。 嗓音条件不怎么样 的人不会废寝忘食地扑在声乐事业上 , 所 以 唱坏 自 己嗓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一流的嗓音 , 本来是优势 , 但基本功不扎实 、 经验不丰富 , 只看到 一帆风顺 ,未居安思危 , 探讨歌手的嗓音 由 盛而衰的原 因 、 事例 , 在过度 的用 嗓中损伤 了 嗓子的粘膜 、 肌 肉与神经 , 即不是 一般的充血 、 肥厚 , 而是伤筋动骨 的 “倒嗓 ” 。 有人一、二年后恢复健康 , 有人 自 此 一蹶不振 。 二 、 三十岁 时能唱 的高度 、 强度 , 到 了四 、 五十岁 时要 “ 降温 ” 。 从另 一方面来说 , 人到 中年功力更深厚 , 正逢艺术的巅峰时期 , 比青年时期更能 “挑重担 ” , 更胜任唱高音 、 强音 。 有 一点必须记住 : 低音不能完全用真声 , 高音不能完全用假声 。天生的好嗓子 , 长久停止训练 、 演唱 , 机能随着年龄老化的速度 一起衰退 。 爱好体育锻炼的人 , 家里收集着多种健身器 ; 爱好歌唱 的人 , 多数人家里有 一件乐器 ,每当 网络 、 电视上见到某个歌手的演唱 , 马上用 乐器测定他唱 的是什么 调 。 李双江大师 的学生有不少 , 风格 、 音色最象李大师的要数魏金栋 。 魏先生用 G 调演唱李大师 的代表作之 一 《北京颂歌》 , 比歌谱上标注 的 F 调高 一个音 , 初听声音极象李大师 。 如果是七十年代开始学 习 声乐 的歌手 , 都会将李双江大师当作 自 己 的老师 , 跟着李大师的调 门 唱 , 后来才知 自 己是普通的男高音 , 只 能唱到小字 二组降 A , 练声到降 B ,因天生的嗓音条件所限制 , 不能照搬李大师的小字三组的 C . 如果非要唱李大师的代表作 , 可 以适当 降调 。训练的项 目 有知识性 、 基础性 、 技巧性的 。 确定 自 己声音的性质 归属于哪 一种声部 、 类型 , 同时评估歌坛上的 一些知名度高的歌手是哪 一种唱法 、 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些是知识性的课题 。 气吸胸廓 、 气吸丹 田 ; 呼气与吸气 , 相互衬托 ; 气通声通 ,下沉上扬 ; 声带振动 , 全身振动 … …这些是基础性的必修课 ; 积极与放松 、 放开与放下 、 扩张与收缩 … …这些是技巧性的要点 。 既要各个训练 , 又要融会贯通 。
十二 、 十分气力用七分
( 一)
基本功不过硬的歌手 一时达不到十分气力 , 但他非要用 是十分气力去歌唱 , 引 起的后果是跳不 出 “ 用 嗓子唱 ( 变相 的喊叫 ) ” 这个错误 。 它失去 了 足够的 、 良好的气息支持 , 喉头未打开 , 声带受挤压 , 气不多声也少 , 因而无法发出高质量的声音 ,充其量他有五分气力 已不错 了 。 凡有十分气力者 , 该训练的项 目 都训练过 了 , 该注意 的事项都注意 了 , 处理好气息 、 声带 、 共鸣三者的关系 ; 声音有节制有爆发力 ;声带长短的变化的调控能适应不 同 的音高 、 强弱 ; 共鸣调节 的概念 、 促使各个共鸣腔 的相互影响 , 各 自 应用都 一清 二楚 、 倒背如流 , 并 已养成了 良好的发声 习惯 。 气息方面 , 能表现出 驾驭整体的能力 , 既能处理好常规的 问题又能随机应变处理好特殊的 问题 ; 不论是轻重缓急 , 都有 一套办法着应对 。同样是轻轻的 一吸 , 内 行者迅速地调动起相关的吸气肌群 , 能切实地吸足了气 ,而且有效地拉住这些气 。 同样是轻轻的 一呼 , 内 行者巧妙地保持吸气状态 ( 暂不作多大的改变) , 同时呼得非常畅通有序 , 感到气息到声带非常及时 、 自 如 , 有节制有弹性 。 由 于气息通道与声音通道早 已被训练的距离很短 , 气贴声 、 声贴气 , 声带的振动能力很强劲 , 只要给它 一分气息 , 它就有十分的振动 。 声带的振动应有持续性 、均衡性 , 象树上的知 了 不知疲倦的神态 。十分气力用七分并不是吸七分用七分 , 而是吸十分呼七分 。 吸十分 , 这是常量 。如果真要吸七分 , 那么 只 能用 五分了 。 我们 的注意力应放在吸十分 , 分别消耗 一分 、二分 、 三分 … … 好好地对 比 一下分用 不 同 的气力有什么 不 同 的感受 。 十分气力用十分不是技巧 , 用七分才是技巧 。 有张有驰 、 虚虚实实 。男高音 、 女高音误唱 了 男 中音 、 女中音的声部非常多见 , 是 一种资源的浪费 , 十分气力用 了 十分 , 而且是吃力不讨好 , 声音不够 自 然 。 男 中音 、 女中音误唱 了 男高音 、 女高音 , 并不少见 。 歌手本人也会慢慢发现 , 十分气力用 了 十 二分 , 高声 区力不从心 , 中声 区失去 了往 日 的灵气 。 该唱哪 一声部 , 有的人界限 明 显 , 不费周折 ,有的人在两可之间 , 几经折腾 , 一会儿唱高声部 , 一会儿唱 中声部 , 改来改去 ,不如请资深老师或专家鉴定 。 有 一些无师 自 通的歌手能轻松唱到小字三组的高音 C ,但观众总是感到美中不足 , 没有李双江 、 程志那样的稳健 、 华丽 、 辉煌 。在音高方面要学会有所保留 , 在音量方面 同样如此 。 当我们深吸 一 口 气时 , 人体处于不 自 在 的状态 , 此刻有 一个迅速调整 的步骤 , 使紧张度下 降 一些 。 只有通过长期 的训练 , 变不 自 在为 习 以为常 、 自 由 自 在 。 呼气 、 发声仿佛有 一股力量 由 下而上 ,在吹奏 一个喇 叭 。 歌唱者将 自 己 的发声器官当作 一个喇 叭 , 是完全被动 的 , 当然喉头 、 口 腔 的开度作 一些调整 。 反之 , 歌唱者 自 已参与进来 , 作为吹奏的角 色 , 那么喉部担负起着力 的角 色 , 丹 田用气被否定 了 。 不成熟的歌手是知道地基与房屋的关系 的道理 , 但是他仍然轻视地基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 认为唱 中高声 区 、 高声 区时胸腔共鸣 的支柱作用可有可无 。 在任何时候 胸腔共鸣与底气就是歌唱 的 “地基 ” 。 胸腔共鸣站稳才能使声音站稳 。 当我们不紧不慢走路时 , 象歌唱时那样吸气 , 兴许吸得相 当成功 : 不局促 、 不拘束 。 吸气后不必观望 、 不知所措 , 要按平时训练的程式去做 。 吸得足些 、 呼得轻巧些 , 即十分气力用七分 。杰出 的男高音可 以连飙几十个小字 二组 A 以上的高音 , 一般的男高音 连发几个高音是能够 的 , 但 已接近极限 。 一些功成名就的歌唱家其音与音之间 的连接达到了 天衣无缝 , 整个歌 曲 的线条 一气呵成 , 十分完美 。 他们是十分气力用七分的典范 。我们 的嗓子需要有张有驰 , 如果全部是用 足气力 , 嗓子必受到伤害 、 折磨 。 将所有音都竭尽全力去唱 , 就无所谓强音与 一般的音 。 嗓子总是在强音 中活动容易受累 受伤 。 在全 曲 的高潮 中也不能十分气力用十分 , 而考虑用八 、 九分气力 。
( 二)
有的歌手有时候用 同样的发声方法 、 一样的情绪歌唱 , 发现今天与往常有点异样 。遇到这种情况 , 头脑要冷静 , 要从嗓子是否健康的角度去查找原 因 , 如果嗓子也处于正常状态 , 无任何病变 , 但要看看嗓子的 “新鲜感 ” 如何 , 就象从 田 地里收摘 的疏菜当天与 隔天新鲜度不 一样 。 歌手练了 一 、 二个小时 , 越唱越顺的时候要舍得 “ 急刹车 ” , 今天到此为止或休息几个小时候再练 。 珍惜歌喉 , 保护歌喉 , 有时显得 比什么都重要 。参加声乐 比赛不仅是 比演唱 的功夫 , 而且也是 比保护嗓子的本领 。 为什么有 的歌手平时训练量也相 当大 , 但 一般未见嗓音 出现别扭 , 即使 出 现 一点小反常 , 治疗加上休息两天就能恢复雄风 。 声乐 比赛不 同于平时训练 , 一场与 一场 比赛隔得很近 ,同 时无形之中给了 参赛选手在精神上不小 的压力 , 在赛前 、 赛中不知不觉得超常练习 , 甚至超过 了极限 , 将嗓子唱倒 , 而且伤到 了根本 , 一时休想 回到原状 。 参赛经验丰富 的选手表现出 异常的镇静 , 将 比赛看成是 一次锻炼 , 不计较名 次的前后 , 准备被淘汰 , 只要能正常发挥 , 倒数第 一名 也受得 了 。 胜败乃是兵家常事 , 多参赛几次 , 名次有所提高就行 。青年歌手大奖赛的年龄线规定 : 十八到三十五周 岁 , 是否合情合理呢 ? 世界卫生组织将十八到 四十 四周 岁 者定义为青年 。 照青歌赛的年龄标准 , 三十六到 四十 四周 岁 者算 中年 ? 按新闻媒体约定俗成的说法 , 年过 四十岁 的歌手 、 乐手还被称为青年歌唱家 、 青年小提琴家 。 声乐人才的培养 , 周期较长 , 好多歌手是 以 自 学为主 ,大器晚成 , 所 以 , 应有八周 岁 到十三周 岁 少年儿童歌手 比赛 ; 十 四到十七周 岁 的青少年歌手 比赛 ; 十八到三十五周 岁青年青年歌手 比赛 ; 三十六到 四十 四周 岁 中青年歌手 比赛 。 歌唱 比赛不 同于体育 比赛 , 后者成绩容易评定 , 前者成绩难分高低 , 有的选手应是并列第 一 、 第 二名 , 一 、 二 、 三等奖多设几个没有什么 不可 。 二等奖获得者的综合素质超过 一等奖获得者 , 三等奖获得者的演唱能力胜过 二等奖获得者 ,不是不存在 。有 一首歌专讲如何保护嗓子的 : ( 一 ) 天生好歌喉 , 后天保护好 , 科学发声最重要 。 积劳成疾 , 不能太疲劳 , 十分气力用 七分 , 竭泽而渔避免掉 。 太强 的音 、 太高的调 , 尽量要少唱 , 声带易肥厚 , 小结与息 肉 , 天天象感冒 。 啊 ! 力不从心 , 啊 !多么烦恼 , 昔 日 金嗓子 , 如今威风倒 。 ( 二 ) 睡眠要充足 , 全身体质好 , 戒烟戒酒不动摇 。 丹 田用力气 , 脸部呈微笑 , 中声 区多训练 , 整 个练习 它唱主角 。 方法正确 ,即使嗓音噪 , 恢复有希望 , 及早去治疗 , 静默 一个月 , 按时服药料 。 啊 ! 逐渐复苏 ,啊 ! 回到原貌 , 格外小心 , 教训要记牢 。天生好歌喉 , 不能满足这 一点 , 而必须学会珍惜歌喉 、 保护歌喉 , 首要 的是精通科学发声法 , 因为不正确 的 唱法对嗓子的伤害很大 。 要居安思危 , 只 知道超负荷用 嗓 , 连解除疲劳的机会也没有 , 短时间 内 不会有多大妨碍 , 时间长了将发生质变 ,成了 一种不能治好的顽疾 , 所 以要牢记十分气力用 七分 , 要留有余地 。 太高太强 的音 区可 以适当地唱 , 一定要规范发声 , 在乐器的伴奏之下练习 , 决不能练得过瘾 。发声方法正确者而且在 自 已 的音域 内 行事不易 患声带小结 、 息 肉 … …有 的歌手不 了解嗓音病变的后果 , 可 以想象 一下感冒 时的尴尬 : 因发声器官红肿 , 功能下降 , 底气再通 、 再足 , 无法产生理想的声音 , 金嗓子 已不保 。歌手平时睡眠要充足 , 遇到演 出或参赛前或中 间 , 睡眠更要注意 , 休息要得到保证 , 少聊天 , 白 天最好也在 闭 目 养神 , 能躺下休息更好 。 歌手离烟酒应远远的 ,不吃辛辣的食 品 , 不与人大声争吵 。 丹 田 用气是歌唱 的 一个要点 , 它与调控发声器官 、 共鸣运用 总是密切相关 。 中声 区是练习 的重点 , 欲攻克高声 区 , 先要将中声 区的基础准备扎实 。 发声方法正确是最有效的保护嗓子 , 即使不小心将嗓子唱成轻微的伤 , 如果积极治疗 , 则很快就能找 回好嗓音 。
十三 、 调控声带 调控共鸣
( 一)
喉头稳定是声带稳定 、 自 由调控的前提条件 。 声带在喉头里面 , 声带跟着喉头走 。喉头适度开启 , 才能让它保持在 一个正确也是稳定 的位置上 。 喉头的外表特征就是成年男性的 喉结 , 女性的喉头位置与男性相 同 。 有 的人 以 吃 一惊 、 吓 一跳的姿态开启 了 喉头 , 就难 以发声 , 似乎只有咬牙切齿才能发声 , 必须改掉这个不 良 习惯 。 开启 喉头发声有 一个适应的过程 , 这是 一个硬功夫 , 非要练成不可 。 喉头稳定之下 的发声本人的感觉并不理想 , 好象换了 一个人 , 是 一种 陌生的声音 , 有些粗壮 、 空洞 ,这是 因为与丹 田用气未能很好地衔接的原故 , 恰恰按照这个方 向走下去 , 无疑是 一种正确 的声音 。 艺术岔路 口 经常会遇到 , 让人犹豫不决 , 必要时请 内行者指导 一下 。正确 的声带振动 , 会带动所有的共鸣腔振动 , 好象全身在振动 、 循 环 , 真象是一股股暖流贯穿全身 , 无法阻挡 , 好 比坐在微微颠簸 、 飞驰的汽车上 。 带有强制 、挤压倾向 的发声 , 都是错误地运用声带 , 这种状态下 的声带振动 , 是不均衡 、 不充分的 , 它 的振动频率不足 以 引 起其他共鸣腔的泛音共鸣 。 我们常说 , 吸气要深 一点 、足 一点 , 同样道理 , 声带的振动也要强 一点 、 多 一点 , 让它在 一个安稳的环境中首先等待着 , 根据音 的高低 、 强弱 、 断连 、 起伏 , 由披裂肌 、 环 甲肌调节它 的张力 、声 门靠紧度 。发小字组的 4 ,5 ,6 ,7 , 小字 一组的 1 ,2 ,3 ,4 ,5 ,6 ,7 ,小字 二组 1 ,2 ,3 ,4 ,从最低音到最高音的音域为 二个八度 。 发其中 的每 一个音 , 声带的长短 、 靠紧度都 有所不 同 。 如果都是千篇 一律的 , 那么 必定产生喉音 、 舌根音 , 让不该参与 的部位参与进来 , 使声带处于不正常 、 不合理的状态 , 放开唱 、 放下来唱变成了 一空话 。发不 同 的母音 、 复合母音 , 子音 , 口 腔的开度 、 唇 、 齿 、 舌 、 牙 、 喉的状态有 一定 的变化 , 声带的状态也有变化 。 专业 、 科学的发声法要求声音通 一些 、 靠后 一些 、放下来 一些 。 “ 通 ” 不等于飘 、 浮 、 虚 ; “靠后 ” 不等于倒下 , 先靠后又要靠前 ;“放下来 ” 不等于 向下压 、 撑 。 可 以理解为两个 口 : 外面的 口有变化较大而且频繁 ,里面的 口 即 喉头要保持开启 , 变化不大 。我们听到有人音不准 、 腔不圆 , 心情就会烦恼 、 压抑 , 歌手本人愁眉不展 , 甚至寝食不安 , 同理 , 听到有人不懂调控声带 , 用真声 、 白 声或假声及其他的错误方法发声 , 也会感到疲劳 、 郁 闷 , 歌手本人百思不解 、 一筹莫展 。 字正腔 圆 、 音准 、合拍 的歌声让人精神为之 一振 , 祥云展现 。 音准 了 不等于腔 圆 , 合拍 了 不等于 以情带声 , 高音上得去不等于共鸣位置到位 。 有些优秀歌手成名 后不忘进修 。 有的歌手四 川音乐学院声乐系读完后再读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本科 , 有 的读 了本科再考研究生 。调控声带总是在不 同 的气息压力之下进行的 。 发低声 区 、 一般的 中声 区 , 吸气肌群的扩张度 、 深度应有所保留 , 不必太强劲 。 随着音阶的变化 : 小跳 、 大跳瞬 间 突变 , 气息 的调控必须紧紧跟上 , 同时声带的张力也应作相应的调整 。当我们在搬动不 同重量的物 品前 都得深吸 、 猛吸 一 口气 , 游泳潜水前 同样如此 ,然后屛住不动 , 一直到行动结束才松 一 口 气 。 吸气是必然的 , 吸多少 , 压力有多大 ,有所区别 。 发 自 然声 区时保持 一般的气息压力就行 了 , 声带全部振动 。 发中声 区偏高的几个音时声带部分振动 。 进入高声 区时 , 气息压力 、 声带的张力都要有所提高 ,声带的边缘振动 。发高声 区包括最高潮 的 一个音 , 不是 一味增强气息压力 , 而是适当增强气息压力 ,仍是十分气力用七 、 八分 , 重点是让气息更贯通 、 更有弹性 , 腰部的扩张度略有控制 , 不宜太强 。声带类似于我们 的两片嘴唇 , 只 是前后 、 左右的位置不 同 。 我们发开 口 、 半开 口 、闭 口 音时两片嘴唇的距离 、 用力有所不 同 , 振动 的力度也不 同 。 发 闭 口 音时振动更明 显 。 用 嘴唇吹 口 哨类似于声带发假声 。 假声缺乏共鸣色彩 , 偶尔用 到 , 当作点缀是可 以 的 。 所谓真假声结合 , 和 同 时用鼻子 、 口 一起吸气 一样 , 两者只 能选 一 , 不能 同时并用 。 带关 闭唱法的高音 , 不是假声 , 而是两片声带高度拉紧 、 靠拢的结果 。
( 二)
有的 自 学成才的歌手 , 并不知道许多发声理论 , 只 是在歌唱实践中不知不觉之中摸索到 一套方法 , 不论是几经周折还是突然开窍 , 不论是煞费苦心还是歪打正着 ,反正找到 了 正确 的声音 。 象这样 的好事者并不多见 , 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不确定 因素在所难免 , 由 于没有发声理论作指导 , 随时可能偏离正确 的航 向 , 又从正确走 向错误 , 例如声 区 的变化 , 不知气息有何微调 、 声带如何应变 , 很可能到 了某 一天用同样 的方法唱 出 不 同 的感觉 , 以此怀疑方法有误 , 而不从某 一小 的环节作些调整 ,错误地选择彻底改方法 。 按常规 , 自 学成才的歌手应进修 一个阶段 , 可 以脱产也可以不脱产 , 可 以考入音乐学院声乐系也可 以专 门拜师求教 。 到底是科班 出 身 的优秀歌手多 , 还是 自 学成才的优秀歌手多 ? 回答是后者多 。七十六岁 的男高音歌唱家吴雁泽是科班出身 , 中 国最有成就的歌唱大师之 一 , 中西结合的风格 , 典型 的歌唱常青树 , 坚持天天练 、 天天唱 , 在 同 时代有 的男高音降调歌唱各 自 代表作时 , 吴大师仍轻松飙小字三组的 C 。 说明他并不满足科班出身 的称号 , 只 是将科班作为新的起点 , 继续努力 。 1975 年 , 吴大师 一 曲 《 台湾 同胞我的骨肉 兄弟 》 传遍大江南北 , 41 年后 的今天 , 吴大师的外形老了 不少 , 但嗓音不减当年 。他是中央音乐学院 1964 届毕业生 , 为人 民歌唱 了整整半个世纪 。歌手有知名 与不知名 之分 , 并不是两者的水准 , 包括天赋条件 , 有多大的差别 ,看谁的机缘怎样 了 。 文学界有 “ 一本书主义 ” , 歌坛有 “ 一唱定终身 ” 现象 , 另有“师 出谁 门 ” 。 全 国各地胜过某 一个著名 男高音 、 男 中音 , 女高音 、 女中音 的歌手多 的是 , 评选机构或新闻媒体就是不欣赏 。 确有真才实学 、 实力非凡的歌手 , 社会会公认他 , 人 民会记得他 。 是金子 , 迟早要发光 , 应将全部 的精力放在如何唱好每一个音上面 。一个歌手有他的黄金时期 , 一般是 二十五岁 到 四十五岁 上下 , 为什么有人年过五十 、 六十 、 七十 , 嗓音依 旧 闪亮 , 一是他们年轻时代下过苦功 , 二是从不放松磨砺 。他们 的嗓音 比起其全盛时期逊色 了 一些 , 年龄不饶人 。 他们最可贵之处 , 几十年来按照多年学会的科学发声方法不断进步 。学会调控声带 、 调控共鸣才能让发声器官正常发挥 , 将发生病变的可能降低到最小 的 限度 。 通常说的 “气息冲击声带 ” , 在发高声 区时有这种情态 , 但应理解为 “ 吹拂 ” 、 “ 象推拿那样 的按摩 、 抚摸 ” 、 “ 象 弓 弦 一样地拉动 ” … …声带 的长度 ( 张力 ) 与声 门 的 闭合根据音的高低作 出相应的调整 。 带有共鸣 的声音 , 来 自 经过过滤过的气息 的作用 、 声带的合理振动所产生的合力 。 “声带操 ” , 连发几十个 “ 啊 ” 、“依”,气息象喷气式飞机降落时发 出 “澈 、 澈 、 澈 ” 的声浪 。 “ 牙关操 ” , 无声放下牙关几十次 , 有声 “ 呀 ” 、 “ 啦 ” 发几十次 。 “ 身体操 ” : 昂首挺胸收腹提臀 ,伸展手臂 、 举起手臂 、 扩胸 … … 几十次 。 “ 呼吸操 ” : 吸 、 呼几十次 。
十四 、 哪里需放松 哪里需积极
( 一)
口 腔 内 的五音器官 ( 唇 、 齿 、 舌 、 牙 、 喉 ) 在发音过程中总体上需要积极 , 但有时也需要放松 , 灵活运用这个原则在这里经常会遇到 。 声带在发低音到高音时从积极到更积极 , 反之 , 从高音到低音转变时从非常积极到 一般的积极 。 吸气肌群在吸进气息时是积极的 , 有人达不到这 一点 , 表 明他输在起跑线上 , 气息准备不足 , 影响后 一步的呼气 。 呼气时 , 吸气肌群在保持基本状态不变的情况下作 出微小 的放松 ,才能让呼气肌群积极 、 活跃起来 , 使气息有 目 的 、 有方向地呼出 。 没有积极这 一步 ,就没有放松这第 二步 ; 没有放松 , 后续的积极从何谈起 ?说话 , 相当于顺水推舟 , 其音调不高 , 音量有限 , 不必强调积极与放松 ; 歌唱 ,相 当于逆水行舟 , 整个人体及发声器官必须先进入精神振奋 、 随时能弹跳的状态 ,是主动 的 , 不是被动 的 , 也不要临时想到该怎样操作 , 不要拿不定主意 , 一切按照平时反复训练的方式方法去做 。 歌唱应该非常 明确哪里需积极 , 分为非常积极 、 比较积极 , 有时积极后有点放松 , 再积极 … …哪里需放松 , 分为非常放松 、 比较放松 ,有时放松后有点积极 , 再积极 。 在实际操作之中有时有灵活机动 的成分 , 都不是绝对的 一成不变 。一般来说 , 开启 喉头 , 抬起软 口 盖 , 竖立咽壁 , 扩张胸廓 , 扩张腰部等都与积极有关 , 松弛牙关 , 放平舌头等与放松有关 , 唇有时积极 , 有时放松 。 丹 田 并不是始终非常积极 , 以积极为主 , 有时带有 一点放松 。 成熟老练的歌手透彻 、 全面地学到 了 发声方法的 “ 灵魂 ” , 具备统筹全盘的能力 , 紧紧抓住主要矛盾 , 同 时不会顾此失彼 。 他决不是只注意音 , 忽视字 ; 只注意放 , 忽视收 ; 只注意高声 区 , 忽视低 、中声 区 … …不高 明 的歌手 , 顾此失彼 , 谬误甚多 , 更可怕是他至今还蒙在鼓里 , 不会丹 田用气 , 不会放开 、 放下来唱 , 不会合理用 嗓 , 刚强有余 、 柔和不足 , 四 呼五音不清楚 , 字不正 、 腔不圆 … …该积极的部 位处于懒散 , 该放松的部位处于紧张 。一个人有了病 , 不能讳疾忌医 ; 一个歌手不 明 白发声法的根本原理 , 与其说 闭门造车几个月 , 不如去求教 一个经验丰富 、 学识高深 的老师 , 有时只 需 一次 , 将此歌手的 “症结 ” 找 出来 。 知道 “病根 ” 在哪里 , 往往这是走 向 正确 的开始 。 上海有一个歌手 , 十年前喜欢唱雷振邦写 的 《怀念战友》 , 美 中不足的是喉音重 , 十年后仍唱这首歌 , 喉音挥之不去 , 咬字也有点遗憾 。 这其间有几年他 向 一个著名歌唱家请教 , 但纠 正不 了 “顽疾 ” 。 究竟是老师教法不妥还是歌手接受能力差 。 按常规 ,纠 正 一个学员 喉音 一个月 总可 以 了 吧 ? 聪 明 的学员 , 老师 一点就通 , 几次见分晓 。有些学员十分迷信 自 己 , 但严格地讲 , 他们 的声音和歌唱家是不协和 的 , 前者本质 上属于噪音 , 音准 、 共鸣都未在点子上 。 咬字吐字总 以为与 电视上见到 的歌唱家不相上下 , 因为 自 以为 自 己和跟着 电视上的歌声 一起唱 , 一样 的音高 , 一样 的风采 , 甚至有些超越 。 他们误解了 , 其实他们大部分的要素均是粗制滥造 , 是半成品 ,唯 一可 以肯定的是节奏是对的 。歌手的成长 、 进步依靠虚心学 习 、 不断实践 , 唱给大众听 , 唱给 内 行听 , 也可以将 自 己 的录音下来逐句评 比 、 分析 。 学 习 声乐 , 步入青年时代才起步 的多 , 学 习钢琴等器乐基本上有老师指导 , 有 的学龄前就加入 了 琴童大军 , 不能不学五线谱 、练习 曲 , 周期总是好几年 。 前者大部分是速成 , 脱离基本功训练 , 直接练歌 , 进入演出 , 留下隐患 , 基本功不扎实 。钢琴必经指法 、 琴法 、 节奏 、 视谱训练 , 声乐也应进行相对应的项 目 训练 : “指法 ” , 调整 口 腔 内 的五音器官各 自 适当 的位置与姿态 ; “ 琴法 ” , 懂得吸气 、 呼气肌群的运用 , 尤其是丹 田用气 的重要性 。 学 习 声乐者应学钢琴的 一般演奏方法 , 跟琴练声 , 提高对音准 、 节奏 、 音阶 、 音域等观念的认识 。 人体发声器官 的构造及保护嗓子的办法 , 如何做到哪里需积极 、 哪里需放松 , 这 一课必不可少 。
( 二)
吸气肌群的收缩 , 是吸进气息 , 处于积极 、 活跃的状态 , 当 呼气肌群进入收缩 (积极 ) 时 , 吸气肌群的积极程度应有所下 降 , 否则 呼气肌群不能推动呼气 , 当然 , 吸气肌群的积极程度过分地放松 , 则保持不住 已吸的气息 , 使呼气失去 了 基础 。 口 腔内 的唇 、 齿 、 舌 、 牙 、 喉 , 不是任何时候都要积极 , 其中牙关要求它 “无力悬挂 ” ,以放下 、 放松为主 ; 齿是与唇 、 舌的配合为主 , 单独操作少见 ; 唇与舌有积极 , 也有放松 ; 喉部 以积极 ( 打开 ) 为主 ; 软 口 盖 、 咽肌 、 声带 、 丹 田等积极是它们 的常态 。 许多部位 一般都是先积极后放松 , 也有先放松后积极 。不知道哪里需放松 、 哪里需积极 , 就是未入声乐大 门 的人 。 将所有的发声器官都看成要放松或积极是荒谬的 。 歌唱家的吸气 一瞬间完成 , 呼气是 以声音的形式出现 ,就象钢笔 一样 , 吸 一下墨水 , 好写好半天字 。 吸是第 一关 , 笔身上的橡皮管先收缩后放松 , 吸进 了 墨水 。 写字时墨水象 自 来水 一样流 出 , 笔 内 的空气压力 比笔外大 。学 习 歌唱家 的吸气与 呼气 , 他们 的气息支点在胸廓 、 丹 田 、 腰部 、 腹部 , 而喉部不是着力点 。歌唱 的初学者也许他的嗓音条件非常优越 , 完全靠 自 学 , 几乎没有发声方法 , 以不悦耳的声音能唱下好多首复杂 的歌 。 因不知道哪里需放松 、 哪里需积极 , 不会放开 、 放下来唱 , 不会丹 田用气 , 用 的是浅 、 浮 , 不均匀 的气流 , 喉部承受 了 几乎全部 的负担 , 基本功还未练好 , 想 一步登天 , 跟着著名歌唱家 的调 唱高难度 的歌 , 好似平地上行走步子不稳 , 却要在 陡坡上走 , 造成的不 良后果 : 声带红肿 、 肥厚 、 沙哑时常发生 , 离不开胖大海 、 牛黄解毒片 、 清音丸 、 响声丸等 。 尽管 自 我感觉很好 ,但请专业人士 “把脉 ” , 对他的评价不佳 : 光凭嗓子的本钱唱 , 没有掌握正确 的发声方法 , 只是 一块璞玉或是未开垦的土地 。凡是需积极的部位 , 应保持奔腾 、 飞跃的姿态 , 当然有的部位先积极后有所放松 ,然后再积极后有所放松 , 不断循环 ; 凡是需放松的部位 , 应注意 的是将受到 “ 紧张 ”的干扰 , 应不断排除干扰保持放松 。 每补充 一次气息 , 丹 田积极度增加 一点 ; 当消耗 了 一点气息 , 丹 田 的积极度相应下降 一些 。 一个好方法不是马上就能学会 , 必须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学到手 。 打开唱与声音集中是有抵触的 , 而且较高 一点音上不去 ,气息吸入后拉不住 … … 在打开的基础上力求解决 以上各个 问题 。吸气时吸气肌群保持积极 , 有些部位保持放松 , 这 一环节不难做到 , 呼气时呼气肌群积极起来 , 呼气肌群有所保持也有所放松 , 呼与吸相对抗 。 如果未经过 良好的训练 , 呼气时喉部声道 因不 由 自 主 的挡气而引 起 一些肌 肉紧张 。 谁能够避免这种情况 , 则说 明谁具备 了 最基本的发声法 。 再进 一步就是学会了有关声带 的如何积极 ,音高 了 声带不能保持不变 , 应有所缩短 、 紧 闭 。 从声带稍有拉紧 、 带有真声过度到有点拉紧 、 声音更集中 、 真声更少 , 到半关 闭 、 声带更缩短 、 声 门靠紧 、 边缘振动 。气息从积极到更积极到非常积极 , 声带从积极到更积极到非常积极 。 此刻 , 意味着他深透地理解了 发声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