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深根系植物,入土深度达1~2m。为保证小麦根系顺利扩展,增强吸收能力,为小麦高产奠定基础。必须在犁地时下功夫,不失机地整好地。但不知从啥时间起,种植小麦的整地方式,由原来的深耕犁地,变为现在的旋耕。整地的速度是快了,是否利于小麦生产,没有引起种植户的注意。究竟深耕犁地与旋耕哪种方式更有利于高产呢?下面就看看两种整地方式的优缺点。
一、深耕犁地
深耕犁地,是传统的耕作方式,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措施之一。实践证明在原有耕层20㎝的基础上,加深3~5㎝,总深度达到25㎝,当年不增加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小麦产量10%左右。其原因是:
1、深耕后加深了耕作层,下层生土变松,能有效地调节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改善了土壤的通气性,提高了土壤的蓄水能力。特别在冬春季节能吸纳更多的雨雪水入土,由于土壤疏松,降低了水分的蒸发,利于水分保持在土壤孔隙中,保证小麦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土壤疏松耐干旱的道理就在于此。
2、深耕后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这是因为土壤疏松,氧气含量增加,使土壤微生物更加活跃,繁殖量增加,经过它们的活动,将土壤中不可被根系吸收的矿物质及有机物,转化为能够吸收利用的养分。这就保证了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对养分的需要,所以深耕过的土壤,小麦植株都表现为植株健壮,颜色深绿。
3、深耕的土壤,小麦根系分布范围广泛,根量增加,扩大了营养范围。据研究发现在浅耕条件下,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15~20㎝范围内的耕层内,耕层以下很少有根系。深耕以后,根系主要分布在地表25㎝至45㎝以上的耕层内,根系呈纵向分布。深耕的麦田,由于根系分布范围加深,扩大了吸收营养的空间和范围,从而更好地保证小麦生长育对养分的要求。此外,由于根系深扎分布的结果,对土壤发生自然疏松作用,而根系残体遗留,增加了底层土壤腐殖质含量,对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进一步熟化有一定作用。
二、旋耕
旋耕是使用机具松碎耕层土壤的耕作方法,主要用于水田作业。近年来引入旱田,耕深12~15㎝,主要是破碎表土,使表土疏松,破碎系数高,旋耕后从表面看土壤细碎,并且耕耙一次完成,工作效率比深耕效率高。但旋耕与深耕相比,有以下不足:
1.、耕层浅。旋耕从表面上看土碎地平,但耕层只有15㎝,一般只达到12㎝,不利于小麦根系生长,并且经过机械碾压,犁底层更加板结,影响土壤通透,不利于微生物活功,土壤肥力难易提高。
2、肥料不能深施。由于耕层浅,不是将土层翻起,所施肥只停留在表层,无法达到深施分层的要求。造成烧苗和肥料流失的浪费现象。
3、小麦植株抗逆性差。由于耕层太浅,根系扩展受阻,不能形成壮苗,植株不抗旱、不抗冻,易发生病虫害。特别在年前年后,出现黄苗、死苗的现象。
三、正确使用深耕、旋耕的方法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正反两个方面。深耕与旋耕也是如此,要发挥其长处,避开不利一面,其正确做法是。
1、深耕与旋耕交替使用
为了涵养活土层,使深耕上来的生土有时间熟化,不能年年深耕,应深耕2~3年,换用一年旋耕,这样交替耕地,既达到了深耕目的,又增加了生土的熟化的时间。
2、深耕与施有机肥相结合
深耕时施入一定量有机肥或碎秸秆到底层,可以促进犁底以上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加速生土的熟化过程,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能,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有人说深耕造成小麦减产,其原因就是没有及时施入有机肥,缺少养地这一步。
3、加深耕层一次不能过多
现在大多数耕层为20㎝左右,为使耕层达到30㎝以上,每年只能加深5㎝以下,不能一次加深太多。以免翻出的生土多,影响根系生长。
4、使用旋耕时土壤不能过湿,以免造成土壤严重板结。
整地达到的标准
不论是深耕还是旋耕,整地后要达到深、透、平、实。即使土壤逐步达到深度30㎝,(旋耕达20㎝),土碎无暗垡,肥料深施,土地平整上虚下实。
总之,两种耕地方法没有好坏之分,在使用时要趋利避害,才是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