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宁被诬陷电视剧,有李亚宁的电视剧名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1:09:09

李亚宁被诬陷电视剧,有李亚宁的电视剧名字(1)

(图片来源:长江日报记者苗剑翻拍自余世诚教授寻得的俄罗斯国家档案馆珍藏的杨明斋照片)

【烈士档案】

姓名:杨明斋,名好德,字明斋

籍贯:山东平度

家庭出身:农民

出生时间:1882年3月

出生地点:山东平度西乡马戈庄村

就读学校: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

入党时职业:俄临时政府职员

入党时间:1917年加入俄共(布),1920年8月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入党地点:俄国

主要著述:《评中西文化观》《中国社会改造原理》《怎样纪念中山先生》和译著《假利券》。

【革命经历】

1908年 在俄国顿巴斯和库兹巴斯矿区半工半读,结识了一些布尔什维克党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积极参加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杨明斋与成千上万的旅俄华工一道踊跃参加红军,和俄国工人阶级并肩战斗。

1920年1月 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支部领导打算派一个小组到中国了解情况,小组负责人是维经斯基,成员有杨明斋、库兹涅佐娃等人;4月,陪同维经斯基一行与李大钊会见,担任翻译;5月到达上海,会见陈独秀。

1920年冬至1921年春 负责从外国语学社学生中挑选团员分批去苏俄学习。

1922年7月 参加中共二大,对党制定反帝、反封建纲领提出积极建议。

1923年6月 中共三大作出国共合作决定后,积极参与国共合作事业,担任苏联顾问团翻译,在广州做促进国共合作工作。

1925年10月 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苏共决定建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为国共两党培养干部,杨明斋负责选派人员赴苏学习。

1930年1月 在无法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只身返回苏联。

1934年8月 行政流放期满后,在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当投递员、校对员。

1938年5月26日 在苏共肃反中被错*,终年56岁。

【烈士的话】

青年人要破除命运不好、没有福气的迷信观念,努力学习,强健精神,团结起来,以集体的力量抵御灾难和压迫。

1954年,*请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曹靖华到中南海作客,他们谈起了杨明斋。

*问:“你的俄语是在哪里学的?”

曹靖华答:“在上海。”

“是渔阳里6号吗?”

“是的。”

“是杨明斋教的吧?”*对杨明斋当年在上海的工作是了解的,他这样问道。

“正是。他是山东人,大高个子,满口山东音。只是分别后再没有见过他了,一直查询不到他的去向……”

*深情地说:“杨明斋是我党的一位忠厚长者。”

杨明斋是中共早期创建人中一位重要人物,李大钊称颂他“万里拓荒,一身是胆”。

可惜的是,他1938年悄无声息地牺牲于苏联,长期声名不显,许多人对他的事迹不够了解。

边闯关东边读书,自学俄语成为大学者

杨久森是杨明斋的侄孙,听过不少杨明斋带领全家闯关东的故事,他也将这些故事讲给前来采访的长江日报记者听——

1901年,杨明斋带着弟弟杨好升跟着本地上百名农民开始闯关东。他们在牡丹江二道河子修筑了两年铁路,开山、炸石、筑路基样样都是重体力活。尽管每天劳动10个小时以上,杨明斋晚上照样在工棚里点起油灯读书、写作。很多工友说:读那么多书干啥,还不是和我们一样累死累活吃不饱肚子。杨明斋深深觉得做长工、卖苦力世世代代还是受穷,这是黑暗的封建制度造成的,自己一定得为拯救大众出火海寻找真理和道路。迫于生计他来到远东的海参崴,在一家小工厂又干了6年小工,这期间他除了大量阅读中国书籍,还读了更多外国进步书籍。1908年杨明斋到西伯利亚矿区半工半读,其间,他刻苦自学精通了俄语。

杨久森给长江日报记者展示了一份《杨明斋家谱》说,1913年春节,离家12年之久的杨明斋回到山东平度探望亲人。这时,杨明斋的母亲病逝,原配也撒手人寰,留下一个年幼的儿子杨延年。家人和乡亲都劝他再续一房妻子以养育儿子,但此时杨明斋的理想不在于此,他把儿子交到父亲新娶的后娘手中,便再次回到俄罗斯,开始了他红色的人生历程。

北京安慧里,中国石油大学余世诚教授家中,大厅的长桌上摆满了关于杨明斋的书籍、图片和刊载杨明斋研究文章的报刊。

余世诚从1979年开始对这位贡献卓著又鲜为人知的党史人物进行调查与研究。经过几十年研究,余世诚与人合作写成了《杨明斋》一书。这是国内目前唯一关于杨明斋的书,由伍修权题写书名。

翻开《杨明斋》一书,很多章节是李达、茅盾、罗章龙、肖劲光等人的回忆,他们都提到杨明斋著作很多,这些著作,深刻地影响了当时中国的革命和社会变革。“杨明斋不仅是个革命者,也是个大学者。1924年他出版《评中西文化观》,最初的书稿20万字,因为出版经费问题,出版社让他删节了很多文字,变成14万字。”余世诚说。

杨明斋1928年和1929年出版了18万字的《中国社会改造原理》上下卷。在广州,余世诚还发现了杨明斋1925年在黄埔军校中国军人联合会会刊《中国军人》第四、五号上发表的《怎样纪念中山先生》《苏俄十月革命之后》。杨明斋的《评中西文化观》以历史唯物论为武器,尖锐批判了复古倒退的思想,论证了中国只有打破闭关自守、吸收马克思主义这些西方文化的精华,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能振兴。

快40岁的人跟青年人一样充满活力

1920年春,杨明斋从苏联陪同共产国际的维经斯基一行到中国,在北京与李大钊会见后,又到上海会见陈独秀。5月,杨明斋参与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在渔阳里6号建立了“中俄通讯社”。8月,他参与建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又指导成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他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重要成员和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杨明斋还参加成立了“又新印刷所”,协助出版《共产党宣言》、《共产党人》月刊,参与《新青年》杂志的改版工作。

2021年3月23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上海新渔阳里6号外国语学社旧址了解到,外国语学社成立后,杨明斋任校长并讲授俄语,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都曾是他的学生。在办好外国语学社的同时,他和陈独秀等人指导成立了我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会——上海机器工会,后又建立了工人游艺会,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初,党的上海发起组为加强对青年运动的指导,成立了教育委员会,杨明斋担任该委员会副主任。随后,他和张太雷赴共产国际远东局汇报中国建党情况,成立了远东局中国支部,接着又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的活动。在上海的日子,杨明斋总是十分繁忙,白天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晚上读书和写作,快40岁的人,仍然跟20岁的青年人一样充满青春活力。

余世诚教授说,杨明斋是筹建中共的“牵线人”。他作为共产国际工作组的翻译和向导,在共产国际和我党之间牵线,在“南陈北李”以及北京、上海、济南等地共产主义者之间牵线,为中共的成立做了大量的联络和准备工作,贡献巨大。

“一息尚存,就应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黑龙江省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珍藏着杨明斋被害前写的信和他的译著《假利券》。馆长黄萍说,杨明斋一生在黑龙江工作、学习时间最长,其著作也大多写成于此。

余世诚教授说,在*总理问及杨明斋下落30年后的1984年,病中的曹靖华写信给他,希望能查清杨明斋的最终下落。为搞清杨明斋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的最后结局,余世诚通过外交部、驻苏使馆了解,但收效甚微。于是他径直给苏联有关*写信求援,几个月后收到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吉塔连科的回信。信中说:“我受委托告知您如下,1930年1月,杨明斋再次来到苏联,先是在哈巴罗夫斯克当中文教员,后又到海参崴《红星报》和无线电台工作。后来被作为‘非法越境’者流放托姆斯克,至1934年8月流放期满,赴莫斯科在苏联外国工人出版社当投递员和校对。1938年2月,杨明斋被捏造罪名逮捕,同年5月牺牲。”杨明斋牺牲51年后的1989年1月,苏联给杨明斋彻底平反。

杨明斋为何被流放?余世诚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首先,他对自1927年以来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上的失误提出批评;其次是对我党的连续3次“左”倾路线提出批评。他强调要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尤其是要注意工作上的方法和对农民的组织与发动”。这反映了杨明斋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功底,实属可贵可敬。在流放期间,他也没有放弃斗争,一方面关注着中国革命的形势,一方面埋头写书,系统地阐发他的意见。而杨明斋牺牲的深层原因,是他勇敢地反对第三国际和苏俄在中国革命指导方面的错误,直接原因则是苏共肃反扩大化对他的诬陷。

山东平度市马戈庄和黑龙江东宁市都住有杨明斋的后人。杨久森至今保存着杨明斋遇害前写的一段话的原件:“假如我还一息尚存,我就应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2021年3月24日,长江日报记者在杨明斋出生地山东平度马戈庄村看到,杨明斋纪念馆正在重修,负责人李亚宁说:“7月份您再来,我们的布展就完成了。”到时,共产党员杨明斋的历程,将为更多人所知。

(长江日报记者汤华明)

【编辑:朱晨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