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
毕节城区夜景 郑林华
汉唐为彝族“比跻”系世居地,彝族多以彝名称其地。一种说法是“比跻”年久讹用汉语音写作现名。
另一种说法是毕节卫城筑城完工之日在除夕,取其毕于佳节之意。见汉文献《黔南识略》卷二十六:“近城一水俨若濠堑,昔人谓之毕川,邑之得名以此。或云,元初设驿,时逢除夕,故名曰毕节。”清光绪《毕节县志》卷二:“毕节筑城以十二月晦日始成,因名毕节。”
七星关区
魅力七星关
七星关,在离市区四十五公里的杨家湾镇与赫章县交界处的七星山上,其山高而险,七峰罗列,形如北斗,武侯追擒孟获,返经于此。《大定府志》卷之十六:“七星山,在城西九十里,形如北斗。相传诸葛武侯南征过此,见群峰如七星罗列,因祃祭焉。后人即以七星名山”。
七星关,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建造,是贵州三大著名关隘之一。
七星关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又因地形极其险要,襟蜀扼滇,自古以来就是川、滇、黔三省的交通要冲,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大方县
大方县大山乡光华村 郑林华
大方县名来源于筑城将官的姓氏,崇祯八年(1635年),镇将方国安奉命建大方城为屯军城堡,建成之后,取名大方城。
元明两朝,大方城均为贵州布政使水西宣慰司属地。清康熙三年(1664年),水西宣慰使安坤与乌撒土官安重圣等联合反清,历时年余,被吴三桂平定(史称“吴王剿水西”)。
吴三桂奏请“改土归流”,并设大定府于大方城,意为永远平定叛乱。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府为州,雍正八年(1730年)复升为大定府。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大定县。
1958年2月改大定县为大方县,因原名有镇压少数名族之意,故有今名。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