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为什么叫七星关区,为什么毕节只有一个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01:43:26

黔西县莲城大道夜景 郑林华

黔西县名来源于“亦溪不薛”,彝语“亦溪”汉译意为“水”,原指六广河,“不薛”意为“西”, “亦溪不薛”即“六广河西边”之意。

元代设亦溪不薛总管府。明洪武五年(1372年)贵州宣慰使霭翠领有水西地。洪武十五年(1382),贵州都指挥使马晔于此建城屯兵,取名“水西城”。康熙五年(1666年),水西安坤反清被诛,废宣慰司,置黔西府,将“水”改做“黔”字。

22年废府,置黔西州,1913年废州置黔西县,至今未改。

金沙县

毕节为什么叫七星关区,为什么毕节只有一个区(5)

金沙后山古镇

金沙县名来源于县城内打鼓新场的金宝屯、沙溪坝两地名,合取第一字为县名,今金沙之镜,元明分隶属于水西、播州两宣慰司。

“改土归流”之后,分隶属于大定、遵义两府。民国三十年(1941),析黔西县西北部及大方、遵义二县部分地置金沙县,县府选址即为打鼓新场。当时,因为境内有新民里,故呈报为新民县,但全国已有同名县,故有今名。

县名兼寓“政治修明,黄金与沙土同价”之意,也取古人“披沙拣金”之语,喻细心挑选、去粗取精之意。

织金县

毕节为什么叫七星关区,为什么毕节只有一个区(6)

织金财神庙

织金县名来源于古彝语地名,曾被译为直溪、直金,只鸡等。

元代通称织金,有织金城、织金箐、织金河、织金关等地名。明洪武时为水西彝族安氏四则溪地,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以水西比喇坝地建比那城,既今织金县城所在地。

1914年改平远县为织金县,织金原名比那(喇),为彝语地名,康熙四年命名为“平远”意即平定西南边远之地。

织金一名,因城东30里桂果田坝得名,桂果旧称“织金绮陌”,是古时织金往来省城的大道,盛产水稻,秋收之时,稻谷成熟,金风习习,谷浪翻滚,如“金”丝在织机内穿梭,故名织金,为汉语寓意地名,坝中河流也因此得名织金河。

赫章县

毕节为什么叫七星关区,为什么毕节只有一个区(7)

赫章县夜景 郑林华

赫章县名来源于墨特川,因县城临墨特川(今六冲河)较近。

明洪武十六年(1381),颍川侯傅友德南征,于此筑城,取名“黑张”,是彝语墨特川的另名译音,意为“有水塘的山冲”。元代属乌撒乌蒙宣慰司,明代隶属乌撒土知府。康熙五年(1666),属威宁府。清康熙二十六年,设黑章讯,改“张”为“章”。雍正四年(1726)改“墨特川”为“墨章”。

民国五年(1916),威宁县得胜坡分县迁到黑章。民国七年改“黑”为“赫”,是为赫章。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四区置赫章县,县以城名。

纳雍县

毕节为什么叫七星关区,为什么毕节只有一个区(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