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驻冀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瑞雨 耿佳 摄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闫思宇 张艺萌 张晓明
“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及时回应民生关切。”在3月5日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串串饱含民生温度的数字温暖了亿万百姓的心。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
过去一年,河北民生改善步履铿锵,社会事业改革成绩斐然,一揽子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政策,给百姓带来了沉甸甸的幸福感,也带来了热腾腾的希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围绕民生话题建言献策,共同勾勒出一幅温馨的民生画卷,要让活跃在笔尖的“民生清单”,变成百姓生活中的“幸福账单”。
话医疗:提升基层疾病防治水平,当好群众健康“守门人”
医学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关乎人民健康和生命的终极福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预防和治疗相结合,才能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使群众就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乡村医生周松勃在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
在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刁四村乡村医生周松勃这些年来参加全国两会递交的建议中,基层医疗始终是他关注的重点。“由于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乡村医生成了亿万农民健康的‘守门人’。”周松勃代表通过调研发现,不少基层医疗机构在乡村医生考核机制和疾病预防体系建设方面亟待改善。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大势所趋,但在乡镇卫生院的日常工作中,公共卫生服务占据了一多半的人员和精力。如果仍按照十余年前制定的考核办法,决定乡村医生绩效工资和机构经费的额度已经不太科学了。”周松勃代表提出,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在疾病预防工作方面的考核指标,从机制上提高对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视程度。
“基层医生要经过公共卫生培训,有预防为主的意识、行为习惯和能力,掌握科学的防治技能,专职从事预防的疾控人才也要到医院进修,学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在周松勃代表看来,基层疾病防治水平的提升,首先要从人才队伍建设抓起。
“从当前的基层疾病预防工作来看,慢性病防治占比颇重。”周松勃代表建议,要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治疗协同机制,推动各级医防机构之间实现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
“随着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逐步深入,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医疗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迫切。”周松勃代表建议,在乡村卫生室等条件有限的医疗单位,可以依托互联网推广普及远程问诊方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谈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守好孩子们的美好未来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教育厅总督学韩爱丽看来,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农村儿童而言,高质量的早期关爱与启蒙教育,对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具有积极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教育厅总督学韩爱丽在小组谈论时发言。
在部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仍然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随着三孩生育政策的放开,农村地区儿童入园需求逐渐加大。部分农村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不足,收费较高,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满足儿童就近入园需求。
“要充分考虑出生人口变化、乡村振兴发展趋势,不断增加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建议采用‘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方式,努力使学前教育资源覆盖到每村每户,满足幼儿就近入园需求。”韩爱丽委员呼吁在乡村振兴中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今年全国两会,韩爱丽委员带来了“健全经费保障与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扩大普惠性资源、改善办园条件、补充配备教师、提高教师待遇、实施幼儿资助”的建议。
“师资力量直接关系学前教育质量。”韩爱丽委员认为,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提升也要加大农村公办园专任教师招聘力度,将公办园中保育员、安保、厨师等工勤人员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加强农村幼儿园规范管理,加大对不规范办园行为的治理力度,严格行业准入。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民盟邢台市委副主委陈凤珍。
关于教育的话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双减”再次成为热词。
“做好‘双减’,学校首先要积极推动学生减负工作。”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民盟邢台市委副主委陈凤珍表示,学校应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随着‘双减’时代来临,教育的主阵地重新回归学校了。”陈凤珍代表建议,要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让培训机构少起来,规范起来。
说养老:大力提升养老服务保障,托起幸福“夕阳红”
“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银发浪潮”袭来,养老问题迫在眉睫。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得到代表委员们的高度认同。
“现在大家提到的‘医养结合’,只是将医疗和养老相加,达到1 1=2的效果。我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把‘医’和‘养’纳入一个部门管理,实现‘医养融合’,实现1 1>2的效果。”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堡村村医刘贵芳把“医养融合”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现场。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南阳堡镇后南堡村村医刘贵芳。
刘贵芳在后南堡村行医35年,为解决村里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自掏腰包建起了敬老院。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她每年参会关注的焦点都离不开养老。
“今年是我履职的第五个年头,以前我关注的是‘咋养老’,现在我更关注的是如何‘养好老’。”刘贵芳代表说,当前河北省扎实推进养老民生实事项目,养老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幸福晚年。
刘贵芳在敬老院里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艺萌 摄
从“医养结合”到“医养融合”,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体现出河北养老事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趋势。刘贵芳代表在基层调研中发现,目前养老机构隶属于民政部门,而医疗机构隶属于卫健部门,很多地方推行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还是“两条腿”。“因此,我希望养老机构的‘医’和‘养’统一由一个部门来牵头管理,把‘医养融合’纳入乡村振兴战略,钱随事走、事随人走,畅通资金通道,真正实现医养一体化。”
医疗、教育、养老……过去一年,河北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的步伐稳健有力!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献言献策、汇聚更多智慧与共识,必将为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用心用情用力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变成放心事、暖心事、安心事,河北正努力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