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热浪和复工的人潮是一起涌上街头的,面对疫情和复杂国际形势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很多人被焦虑裹挟着前进。
各行各业的大小企业,面临很多的挑战,交通运输、原料供应、上下游协作,处处都是考验。看似回归正轨的职工们有一个心照不宣的共识:从寒冬中完全复苏,需要时间。
但越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人性的温暖就越弥足珍贵。疫情可以改变人们的物理距离,但却把企业与员工的心栓得更紧更实。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太多企业与员工互相坚守,共克时艰的动人故事。
赵丹是佳木斯骨科医院最老的员工,早在医院还没有改制前,她就是这里的护士,一个月10个夜班的日子,她做了23年。
今年3月末,疫情又一次打破了当地的平静,汤原县医护人员力量不足,万分危急时刻,佳木斯骨科医院接到支援任务,已成为护理部主任的赵丹临危受命,从接到任务,到20人援疫队伍的集结完毕,仅仅用了2小时。
医院一早也为驰援队伍准备好红色冲锋衣、充裕的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凌晨四点,整个城市还沉浸在朦胧的月色中,红色的身影已经在夜里穿梭。
短暂的出征仪式上有掌声、有赞歌,但当人们谈论着医护人员如何勇敢时,作为“老大姐”的赵丹心里却倍感沉重。“队伍里医护人员有的20多岁,有的40多岁,不是父母的孩子,就是孩子的父母。脱下防护服,也都只是普通人。我当时心里的信念是怎么带人走的,就要怎么把人带回来”,她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