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论文发表在这个顶尖的数学期刊了,这是 JAMS(数学领域最顶级的期刊之一)。
二维的强开性猜想也是沿着这个路子来的,也是要用到这个所谓的赋值树代数理论,这是Jonsson-Mustata解决。
而开性猜想是被Berndtsson解决的,他用的是凸几何当中发展而来的叫做complex Brunn-Minkowski Inequality不等式的这套方法。
强开性猜想是被我和我的老师周向宇院士合作解决的。
我们的定理是这个猜想成立,就是任意乘子理想层具有强开性质。
当然我们的论文是2015年发表的,实际上2013年做出来的。
这个猜想难在哪儿?
难在我们不同于之前的方法,我们是对于维数进行了归纳。
可能同学们会觉得很奇怪,前面的人为什么没有想到对于维数进行归纳呢?
这里我们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我没有列一维的开性猜想被谁解决。
因为一维的对于专家来说,是一个熟知的经典结论,它有非常多的方法来证明,因为一维的乘子理想层是有分类的,它有结构定理。
而二维的情况就非常复杂,我们看到他们发表的期刊,也几乎是数学当中最难发的期刊之一了,这是JAMS 和 Inventiones。
而二维之后,它们的代数框架就发展到三维,就很难去进行,而Berndtsson的方法也没有用到对于维数的归纳法。
这里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们在中学学归纳法的时候,一般第一个例子就是1 到N这样一个求和公式,用归纳法来进行证明。
那么N等于1的时候,这个就不用证了,N等于2的时候,1 2等于3,你也是很容易证明这件事的。
三维的时候也还可以,1 2 3等于6,这个也可以。
而这个时候你非常机智地想,如果N等于K成立,那么K 1怎么证。
这是一个证明过程,对于这个猜想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一维是熟知的,二维就非常困难,所以说想用归纳法,这件事情就很困难。
而我跟我的老师经过多次讨论,我们发现了一种在一维情况下的一个全新的证明强开性猜想的办法,而这个方法恰好可以进行对于维数的归纳,这样我们就完全解决了这个猜想。
这个猜想有很多评价,我取了其中一个,就是《美国数学评论》的一个评价。
评价称,我跟我的老师合作解决的这个强开性猜想的工作,是近年来复分析与代数几何交叉领域最重大的成就之一。
他用的是the greast achievements,这是一个评价。
既然我们提到了复分析与代数几何交叉领域,我们就要说一下,复分析与代数几何交叉领域是多复变中最前沿、最核心的领域,是代数几何中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主要研究人物包括Berndtsson院士、Demailly院士、Hacon院士、Kollár院士和萧荫堂院士等。
数学学习的建议下面就是介绍一下第二部分了,这也是汇报一下我在研究生的时候学数学的体会,这里引用了我的老师在讨论班上经常教导我们的一些话。
首先是勤于思考,多动脑筋,当然这个是对于基础数学的研究生的学习。
然后是对于一个定理,不光要知道内容、会证明,还要思考条件是否必要,证明是否可以简化,结论是否可以改进,有没有相应的例子等。
需要说一下,这个可能是基础数学学习的一个特点。
我们在中学的时候,数学往往就是一个条件、一个结论,非常的干净利索。
但是往后我们会发现定理条件越来越多,就会出现一个问题 ,这个条件是否是有必要的。
当然一般来说,经典定理的条件都是有必要的,那我们考虑的问题就是,如果这个条件去掉的话,应该就会有反例。
这里也是讨论有没有相应的例子,就是考虑这方面的例子。
还有,你要学习它的证明,比较重要的方法,这个证明是否可以简化。
如果你可以把这个证明进行简化,那说明你对这个定理的证明的理解,已经非常到位了。
最后就说结论是否可以改进,这件事情就与研究相关了。
如果你可以改进它的结论,那说明你的研究已经开始进步了。
讲高等数学的感悟其实我的一个重要身份就是数学教师,因为我们的教学任务必须要有的,就是要给本科生教学。
我上课也是,我这学期的教学就是高数,高等数学,所以我正好也讲一讲,高等数学的感悟。
讲到高等数学的感悟,就要讲到我上第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