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矢"相比,"参连"带有更多的技巧性的要求。按《周礼注疏》的说法,所谓"参连"就是先射出一箭,然后在射出三箭"连续而去"。那么这里面就有两种解释。第一种就是单纯的"连珠箭",强调发射的频率和速度,遭遇突发情况能够迅速反击;另外一种解释就是这四支箭首尾相连,这个要求比前者和"白矢"就高出很多了。小编没有进行过弓箭的训练,也不好判断后者是否是一种正常可以掌握的技艺。
"剡注"
关于"剡注"这种技艺,网络上的解释通常是说迅速发射,瞄准的时间短促,一上箭就要发射。然而《周礼注疏》中并没有类似的说法。按《周礼注疏》的记载,"剡注"的要求是箭矢后面的羽毛高,箭簇低,以这样的飞行方式向目标。从这些文字记载上来看,"剡注"似乎是指抛射的手段,"注"也有灌入的意思,与抛射比较契合。
当然仅从文字上很难完全理解古代这种偏向技巧性的东西,网络上"剡注"的急速发射的说法也不能确定是否来源于其他史料。所以"剡注"究竟是速射还是抛射,小编也不敢确定,还需要读者自行选择。不过无论是哪种说法,也都是停留在实战的范围。
"襄尺"
众所周知周朝是非常重视礼法规则的时代,礼法也是当时士人必须掌握的技能。"六艺"中的礼、乐都是关于礼法的知识;射、御虽然有实战的作用,但是其中也有礼法的色彩;只有书、数是完全的知识和技巧。"白矢"、"参连"、"剡注"三者都是偏向于实战的技巧,而"襄尺"则完全是强调礼法。所谓"襄尺"就是指臣子与君主射箭时,臣子不与君主并立,向后退一尺,强调君主的尊崇地位。
"井仪"
按《周礼注疏》的说法,"井仪"是指发射四支箭,每一支箭都贯穿靶子,在靶子上四方四正井然有序。"井仪"是否有礼法上的因素,小编并不清楚,不过掌握"井仪"无疑会提升对箭矢的控制力了。
对"五射"的质疑上述五个射艺的科目来自于《周礼注疏》,应该算是一种主流的观点。但是《周礼注疏》是后世对《周礼》的解释,东汉学者郑玄作注,唐朝学者贾公彦再为郑玄的注作疏。两个人的生活时代距离周朝都比较遥远,很多正史尚有很多错误的地方,何况《周礼注疏》。所以《周礼注疏》中关于"五射"的记载,也受到了后人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