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并不是通过喂食来维持的,而是通过亲子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来建立并维持的。如果母亲的情绪不稳定,对婴儿的需求回应迟钝或缺失,甚至发生暴力和虐待行为,婴儿就容易发展出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2、家庭成员间的愤怒和攻击,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种期待,期待被家人理解和接纳。
3、成长的本质是逐渐远离原生家庭,与过去告别。因此,家庭的另一个重要心理功能是塑造分离感。
4、作为已经成年的家庭成员,我们需要学会从原生家庭角度理解自己,而不是将自己的成长受挫全都归咎于原生家庭。我们无须改变生命的底色,也无法改变,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在底色之上加上我们自己的颜色。这不是悲观,是对幸福家庭最大的贡献和真诚。
5、当家庭系统过于僵化、失衡时,关系中较弱或被动的一方就需要平衡权利分配,生病或折腾出一些事情来,这常常是家庭成员试图让原先的关系改变的一种策略。
6、你已不是我的爱人,但你永远是孩子他妈或他爸,这个身份在孩子心目中不会变。对于孩子来说,离婚后的夫妻要尽到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让孩子意识到被爱与离婚无关,夫妻之间的冲突一定不能将孩子卷入其中,否则孩子就会出现忠诚分裂,形成伤害。
7、记住,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我们分开了,不是因为你,而是我们之间有些问题无法调和,分开比在一起更快乐。我们依然爱你。处理恰当的分离,会让孩子明白,人生的幸福可以从两个人的结合开始,也可以从一段关系的结束开始。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8、如果一个家庭长期被动分居,那么这种疏远的夫妻关系就可能是故意制造出来的。夫妻双方内是否在恐惧什么?这种看起来的痛苦分离,可能是在避免更大的痛苦出现。
9、分裂的夫妻常常互不相让、相互缠斗,都不想在关系中服输,彼此诋毁抱怨,时间久了可能会互不理睬、相互疏远。愤怒失望的丈夫或妻子看起来是在争取自己在家庭中的权力,实则可能是童年经历过类似的父母关系,成年后却用同样的破坏性方式表达对和谐家庭的渴望。
10、健康家庭的核心是良性沟通模式与具有弹性和可塑性的家庭规则,如果压力演变成症状,那么依然是家庭内部的结构性问题。家庭并不是天生优良的,在不同阶段的结构性调整,是对家庭的考验。
11、清晰而有弹性的家庭规则让家庭成员既能感受到适当的约束力,又能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获得力量。清晰的家庭规则的特征是,允许家庭成员具有独立思考和做决定的权利,相互欣赏和鼓励,但是遇到困难或者决策失败时,不批评指责,不拉帮结派,不暗度陈仓。
12、改善家庭关系的第一步就是:欣赏和表扬。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和人,同样也没有完全不美的事物和人。家庭关系改善的第二步是:家长的自我成长。人格独立和内心健康的人才能处理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和情绪,而不会牵涉他人。人格不独立的父母非常容易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和未完成的心愿投注给孩子,孩子并不情愿承接这些本不属于自己的任务和情绪,所以易形成情绪行为问题或身体疾病,产生亲子冲突。最关键的是夫妻和睦。好好爱自己的另一半,他比你的孩子或父母更重要。夫妻是家庭的核心,夫妻关系和谐才能更好地处理亲子关系和婆媳关系,这样你的家庭才会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