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负时的哭,是眼泪往肚子里咽,强忍住不哭。
和妈妈通话,是一肚子的委屈终于放开,欲语泪先流。
哭戏成为最能体现周冬雨表演中的灵气与个性的部分,也是最能让角色形象能够跳脱平面单调。她的哭戏从来不需出撕心裂肺痛哭相,只是偶尔*出几滴无预警的眼泪,已足够戳中观众的心。
但马思纯的哭戏就落下风了吗?在我看来,她的哭戏正如陈可辛说的——够稳。
《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节目中,马思纯与张国立搭档,她演的是一个恨继父许多年,最后终于解开误会,与继父和解的女儿。
她的表演被低估了,无论情绪的转换,眼神的流转,还是哭戏的感染力,都非常到位,非常精准,唯一的问题,是张国立实在太厉害了,马思纯演技的光华被盖过。
和佟大为《李米的猜想》,她的哭戏再度绽放。
相比之下,她的独角戏,哭戏就更淋漓酣畅。
比如《幻乐之城》,她演一个女生对死去的前男友思念成狂,拿着录像带一遍遍回放,幻想着男孩还在身边。
重温旧物时,又哭又笑,出现幻想时泪水决堤。
最后终于放下,决定向前看时,闭眼用力释怀,眼泪却再度忍不住决堤。
马思纯是贡献了层次丰富的哭戏的。
就算是她演技被质疑的《大约在冬季》,问题也不在她的哭戏本身。
有场戏很打动我,齐啸第三次回来,向她解释时,她决定再也不等了,独自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