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1
心安由自足;身贵为无求。
《道德经》里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就是说,懂得满足的人就不会遭遇侮辱,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就不会濒临危险,如此这般,就能明哲保身,长存久活。
人,只有先保全自己,才能去谈所谓的理想、蓝图、前途无量。否则,一切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常言道:“人不求人一般高,人要求人得弯腰。”这里的“无求”,说的是不奢望、不贪求,不无理取闹。
《诗·邶风·雄雌》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你有我不稀罕,你富与我无关,我只管活好我自己,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
安心常在,春花不败。
2
一心履薄临深,畏天之鉴,畏神之格;
两眼沐日浴月,由静而明,由敬而强。
《诗经》里这样写道:“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话背后的底层逻辑是,小心行的万年船,细致解开千古谜。
之所以这样,是心存敬畏。
害怕自然规律的惩罚,不敢胡作非为,更不能随心所欲,在循规蹈矩的约束里,过着井然有序的日子,举头三尺有神明,安敢造次?
我们的两眼,得到日月光华的润泽,才熠熠生辉,精神俱足。
就像一面湖水,因为宁静,所以清明,看透一切,安然淡定,波澜不惊。
包容万物,潇洒一生。
3
有容德乃大;
无欲心自闲。
《尚书·君陈》里说:“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这句话意思简单明了,包容万物,格局自然越来越大,忍耐风霜雨雪,练就铁骨铮铮;负重前行,吃苦耐劳,必然大成。
杜光庭在《道德真经广圣义》里阐述,:“无欲者,神合于虚,气合于无,无所不达,无所不通。”
这句话的精髓在于,戒掉了贪欲,人就会得到神明相助,情志舒畅,气血调达,跟着自然的节奏,按部就班。从而清闲安逸,心情美好。
如此,正是养生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