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生命的存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着适宜的温度。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既不像是水星那么近,也不像是天王星、海王星那么远,加之还有类似于“温室”的大气层,能够让我们的昼夜温差不那么明显,让生命能够繁衍生息。
尽管太阳表层的温度达到了数千摄氏度,但是在茫茫宇宙之中,能够受到恒星的热辐射的范围并不大,大部分空间还是冰冷的。那么,这个低温到底“低”到了什么程度?
就拿太阳系中的“远日行星”,也就是海王星和天王星的温度来说,它们最低能够达到零下两百多摄氏度,远远超过了地球上的最低温。
对于这样一颗冰冷的行星来说,几乎表面上所有的物质都被冻结了,因此是名副其实的“冰球”,除了有水冰以外,还有氨冰、甲烷等,它们都在低温下变成了固体。
那么,这样的状态是不是宇宙中最低的温度了呢?或者说,宇宙是不是真的有一个低温的极限?我们知道高温可以达到成千上万摄氏度,那么低温是不是也会达到零下几千度?
答案是否定的。在热力学的概念中,有一个数值叫做“绝对零度”,用热量单位“开尔文”来表示是0K,换算成摄氏度大约是零下273.15度。
不过,尽管科学家们测算出了绝对零度的数值,但是在真实的宇宙中,这个温度却是只能够接近而无法在达到的,这是为什么呢?要想明白这个结论,我们需要先从温度的概念开始说起。为什么宇宙中会有温度?这主要是因为宇宙中的物质处在不断地运动当中。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的,并不存在绝对的静止。所以,即使是那些看起来没有运动的物体,其内部的分子、粒子等组成部分也处在运动当中,所以物体本身是有温度的,这是热力学第三定律告诉我们的自然规律。
因此,绝对零度的环境下,一切都将静止。而且就算这个温度真的存在,也是存在于一个绝对“真空”的空间里,其中不会有任何物质的存在。我们的宇宙本来就是物质组成,自然也不存在这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