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超前消费建议,大学生超前消费分析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4 18:34:11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雅琴 刘金震 赵耀光 郑成海 朱佳鑫 图/受访者提供

近日,半岛都市报、半岛新闻客户端持续推出的“拒绝迷盲”系列报道,受到了岛城众多家长及学校的关注。在相关监管措施尚未出台的背景下,如何让孩子远离诱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春节即将到来,孩子们的压岁钱又该如何正确使用?1月26日-27日,半岛全媒体记者分别采访了青岛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部分中小学校长等业界人士,邀请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对策及意见建议。

帮孩子分清“需要”和“想要”

青岛市教育局家庭教育处处长刘方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盲盒营销,售卖的是人的心理,包括跟风、攀比、冲动等,对于绝大多数的盲盒和其中的物品,很多时候不是“真需要”,只是“超想要”。这其中不只是很多成年人会作出不理智的消费选择,对涉世未深、懵懂无知的未成年人来讲,更是无法抵挡盲盒之诱惑。就像人民网评论的那样,盲盒营销不能“玩无止境”,更不能“盲无下限”。

大学生超前消费建议,大学生超前消费分析(1)

青岛市教育局家庭教育处处长 刘方进

刘方进表示,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父母所开展的家庭教育,结合当前“盲盒”经济的热点,应该关注和重视对孩子理性消费观的培养。

首先,帮孩子分清楚“需要”和“想要” 。这两个词在孩子的消费行为中,意味着孩子是否做到理性消费,是否造成浪费。孩子出于“需要”而购买的东西才是理性消费的产物。 父母要帮孩子控制住“想要”就买的想法,很多一时想要的东西买回来之后,才发现是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进而也就造成了浪费。

其次,让孩子明白钱的来历,并学会节俭。随着当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们很难真正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其中也因为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处理好“舍与得”,不仅能解决消费上的问题,对很多事情的处理也会更加理智、成熟一些。父母可以让孩子了解家庭的实际消费承受能力,了解家庭的收支情况,清楚自己家庭的经济账,明白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让孩子量力消费,养成好的消费习惯,学会节俭过日子。

此外,引导孩子有计划地消费,不超前、不盲目。曾在网上看到一个网友说,她不会给孩子买玩具,而是选择每周给孩子20元钱,然后带孩子去商场引导他学会识别物品的价格,自己选择后储蓄购买。如果要购买这个玩具,当前储蓄不够,是继续积攒还是现在花掉?买回来的东西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是否值得我们去购买?过程中引导孩子进行思考。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自信和坚定,才会有计划、有目标、有条理地去消费。同时,父母爱子,不仅仅是为孩子的未来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更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健全的人格等一切能给孩子的未来带来美好的品格。

刘方进认为,“万物皆盲盒”的时代即将迎来规范和监管,孩子们要擦亮眼睛,把金钱、时间、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这个世界本身已经给你准备了很多惊喜,这是金钱买不到的,需要用勤奋、踏实、努力去解锁属于自己的“人生盲盒”,它将为你积累宝贵的财富,助力你更好地探索自己的无限可能。

因地制宜开好校本财商课

“当下的‘盲盒热’其实是个别商家引导未成年人盲目消费的一个缩影。想解决这个现象,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们的共同努力。”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修文艳说。1月1日,我国首部《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要求,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大学生超前消费建议,大学生超前消费分析(2)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修文艳

修文艳认为,“盲盒热”投射出的是家庭教育在孩子崇德向善、勤俭节约等个人品德意识和法治意识培养方面的缺失。个别商家,其实就是抓住了这种缺失,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攀比心,以及收集过程中的未知感和不确定性,吸引意志力薄弱的孩子,在带来“开盒奖励”刺激的同时,造成孩子的过度消费,误导孩子的价值观。

作为家长,应该通过经常的陪伴和沟通,走入孩子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适当找到共同话语,融入孩子们的“朋友圈”,才能尽早发现“苗头”,及时进行正向引导。例如,帮助孩子探索所谓“盲盒”消费的本质;与孩子一起寻找身边勤俭持家、吃苦耐劳的优秀典型;生活中为孩子做好榜样,不能过度消费和超前消费;让孩子共同参与家庭事务,制订合理消费计划,培养孩子理性消费的观念和科学理财的“财商”等。

学校的应因地制宜,开设相应的“财商”校本课程,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财观;商家也要担负相应的社会责任,面向未成年人应采取适度的营销宣传手段;同时市场监管部门也应监督、指导商家健全适度适当的售卖机制,建立未成年人过度消费预警机制。多方携手,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合理、合法、合规的消费环境。

应尽快制定盲盒生产销售规范

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市北区人大常委会委员迟姗告诉记者,在2021年上半年参加一项公益诉讼调研期间,在交流阶段便有多位校长谈及盲盒问题,认为盲盒已经成为学校和学生正面临的一个问题。

大学生超前消费建议,大学生超前消费分析(3)

青岛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市北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迟姗

“盲盒最早由文具盲盒兴起,后来被不良商家利用,渐渐有了变味的趋势,建议加强对于盲盒的监管,明确市场的准入门槛。”对于此前风靡学生人群的文具盲盒,迟姗认为,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对盲盒中不确定的产品会产生较强的期待感,这种期待感可能会逐步“成瘾”,容易诱发学生过度消费。盲盒经济渗入文具市场,其行为已超出对文具自身使用价值的需求,而且会加剧学生攀比心理,甚至激发“赌博”兴趣,必须予以规制。

从规范市场和保护消费者权益来说,盲盒隐藏概率可能影响消费者知情权,建议加快研究和推进盲盒市场规范的立法立规,建立和完善盲盒隐藏款投放量和抽取概率的第三方监督机制。盲盒的玩法虽“不透明”,但产品及营销模式必须透明,“应尽快制定专门的盲盒生产销售规范,规定盲盒的信息明示制度,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从盲盒产品质量到销售方式再到抽取概率,均应进行明示,保障公开透明。同时,应提高盲盒产品的准入门槛,防止其成为商家‘清库存’的手段。”

盲盒圈内充斥着不良价值观

青岛启元学校校长周韫轶表示,当前,青少年儿童中兴起了“盲盒热”。盲盒传入中国以来,经由大众媒介及商业资本的双重推动,受到青少年儿童的喜爱与追捧,盲盒文化也从潮玩产业扩张至文具、美妆甚至是活体宠物等领域。

大学生超前消费建议,大学生超前消费分析(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