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曲直,自有公议,公议何在,便在人心。
读者诸公,心里都有一杆秤。
诋毁英烈的跳梁小丑,终被警方批捕;
杜撰悲剧的不良媒体,也落得永久封号的下场;
在知识盲区、事实真空里,为批判而批判的人,也有了统一的名字:
公知。
汉奸消失了吗?
著名爱国漫画家乌合麒麟,在漫画《民国十大汉奸》中,暗示了自己的答案。
“我这张画的构图有参考一张照片,参考的照片我也会附在后面。”
这张参考照片,便是公知方方荣获“BBC全球百大巾帼”时,一众公知前来道贺的留影。
这暗示,我翻译了出来,仅代表个人看法:公知,便是新时代汉奸。
戳破公知3幅谣言面具,一窥公知真容:
多的是知识?未必!缺的是良知?定然
只见“公知”,不见“知识分子”公知最初是以全称示人的:“公共知识分子”。
但如今,这全称已不复见,人们都是将他们称为“公知”。而知识分子,则是站在公知对面的词儿。
谁将知识分子从“公共知识分子”中剥离的呢?不是具体的某个人,而是时代,而是人心。
知识分子真正被用在正式文件,是在1921年在《中国共产党章程》上。在此之前,人们没有知识分子的概念,而是称呼为“学界分子”。
换句话说,知识分子这个概念,便是打着鲜明的社会主义印记的,也即在彰显知识分子为民请命的初心。
可公知有这初心吗?在数十年的话语体系演进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公知们,是伪士。
“公知”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共享一种话语体系和理论资源的一类人,以动辄批判社会而闻名,特别注意迎合公众情绪,号称为弱势群体代言,实际上呢,成分鱼龙混杂——明星、商业大佬、网络红人,莫不趋之若鹜,不是要为民请命,而是因为那样便有了巨大的流量池。
说白了,公知没有“知”,而只强调“公”。
只讲洋道理,不问民疾苦凤凰网在2012年6月19日,曾经转载的一篇名为《“公知”与“士节”》的文章,文中向公知发问:
你以为懂得“民主自由人权”等等就“公知”了吗?”
可别以为这是什么义愤填膺的正义之语,发问的作者,仍是将公知视为社会良心、把民主自由人权视为人类文明的顶点。
但细究一下,为何“公知”会向其他公知发出这样的喊话?
因为他们只在乎“民主人权”这些洋道理,却不管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所需所思。一言以蔽之:根本不问民疾苦,埋头只写洋文章。
在公知眼中,洋道理,是压过民疾苦的,群体内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讲洋道理,而不是问民疾苦。
著名公知高晓松曾经说过:平庸年代没有公知。这是一个万金油,在公知面临任何质疑的时候,都能抛出这句回应。这话翻译过来就是:错的是这平庸的时代,不是我们公知。
民生疾苦是时代的问题,时代的问题是没有洋道理。又是公知们的老把戏:一个目的等于前提的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