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从名单来看也不算太坏,毕竟没说某些专业只针对A类高校录取,只是明确了各类高校申请所需条件,具体有没有提高录取要求,还有待对比。
这一举动是为什么呢?当然还是因为中国区申请UCL的量太大,一定程度上也回应了这些年大家对UCL“水不水”所产生的争议。公开录取线,并设置较高的门槛是为了体现学校对生源质量的重视。
其实从去年开始,包括一贯“双非友好”的爱丁堡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在内的多所英国高校都公布或调整了list要求,变的更为严苛,如今,UCL也首次发布list,这都是申请英国高校难度进一步上升的征兆。
可见23Fall注定会卷得没边。
如何“突围”又是个大问题!
GPA、SAT这些硬实力固然是决定你能和谁同行的因素,是你迈进梦校的第一道门槛。然而,当高手云集时,文书、课外活动、论文、科研等软实力才能让招生官记住你是谁。
通过过往案例(鲸鱼座导师说公众号内搜索“鲸语”查看学生真实申请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名校青睐的都是文理兼修,全面发展的学生。说起申请全面发展,就不得不提科研这个秘密武器。
图源:AEIC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实践,科研项目经历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有一定要求,也较能反映出学生的好奇心、学术热情、探索能力以及知识储备,这些标化成绩所不能体现的综合能力也是招生官们更为重视的录取因素。
科研意味着没有标准答案,没有固定的题目,学生需要明辨深思,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对探索专业的深入了解,在参与的过程中审视、思考,你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是否热爱科研?是否对科研感兴趣?这个专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而未来在面试的时候能够讲明自己的科研成果和过程,同样也会增加招生官的认可度。
总而言之,拥有科研经历,可以让招生官看到申请者在某个特定领域做出的努力和成果,增加你和其他申请者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其次,科研可以体现你的个人品质,比如你的intellectual vitality,你的好奇心、你的探索精神、创造力等等;
最后,科研经历可以帮助招生官预测你未来的学术表现和未来成功的几率。【鲸鱼座导师说】一直以来为同学们带来最前沿最全面的课题,更科学的教学方式和课程安排以及更尖端的教学资源,全面提升你的学术能力,助力你的求学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