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真实事件:在刚刚过去的周六傍晚,笔者正在某影院侯影,一对情侣路过,无意间听到他们的对话。男:“前后座椅的间隔太近了,想伸个腿活动活动筋骨都难。看完一场电影,人都要废了!”女:“别说是你们男的,我都觉得累,真搞不懂影厅设这么多座位干嘛,又坐不满。还不如少几个座椅把空间调大。”
虽然观众的说法未免过于夸张,但他们还是希望有更宽大的尺寸。据笔者在以往的随机采访中发现,关于影院调宽排距的诉求并非个案,但问题是:影院排距真的越宽越好吗?为何影院不能将排距拉开?抱着这些疑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下。
其一:影院座椅排距标准从何而来?由于那对情侣的抱怨,笔者也刻意留意了所在影厅的座椅:座椅为折叠式,总数为160座,算是一个大厅了。前后排座椅的间距估摸着1米有余,整体看着还算宽敞,但当打开座椅坐下后,明显感觉空间很小。倘若有人经过,还是很不方便的。
为此,笔者还特意咨询了影院相关负责人,其答复道:“你说的问题不存的,我们影院座椅的排列设计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实施的。你去其他影院看也是这样的。”
笔者也特意上网查询了《电影院星级划分与评定》GBT 21048 ,按照其五星级的标准:座椅两扶手中心到中心宽度不宜小于0.56M,扶手间净宽度不宜小于0.48M,不应小于0.46M; 观众厅内座椅短排法(每排座位数不多于22座)排距不应小于1.05M,相邻两排之间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35M,长排法排距不应小于1.10M,相邻两排之间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40M。
如果仅从上面的标准要求来看,该影院确实是符合指标的。据某影院建筑设计商透露:“传统的影院为了多布置座位容纳更多人,座椅往往很狭窄,但随着观众对观影体验的诉求的改变,以往为解决“有座”而演变为现在的“坐得舒服”。现在而言,国内影院在建设之初,在排距设计上已经考虑到了80%以上观众的观影舒适度。实际你会发现,国内大部分影院在排距上已远远超出国家标准,排距普遍在1.1m——1.2m内,甚至1.3m也是有的。可以自信的说,无论是座椅本身的工艺制作还是座椅间排距,影院座椅的舒适体验度与传统服务性行业(如知名剧场)相比,还是遥遥领先的。”
某影院资深运营专家表示:“从技术上确实可行,但就影院经营投入的回报率而言,座椅并不是消耗品,一旦选择好了使用期限一般为5-8年。而且座椅类型的选择与坡度、台阶的层高、排距设计是一定的,如果调整也不是一件小事!”
其二:影院影厅定位需求
有影院经理坦言:“影院座椅排距具体多少,最根本的还是与影院的定位有关。像一些高端影厅座椅排距确实很宽,甚至你可以完全躺着,但普通影厅显然没有这必要。退一万步讲,这是投资商的事,我们也无能为力。”
显然,从上诉行业人士中的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影院排距过窄的问题在行业内并不具普遍性,当然不排除有些老旧影院确有其事。但具体多宽合适也没有统一标准衡量,完全是看影院自身定位需求。试想,国家大剧院的座椅也不过如此吧。但为何观众还是颇有微词?这就是我接下来讨论的话题。
其三:不同观众对于座椅排距的观影体验不一样
对于影院的排距的舒适度本来就是观众的主观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过,也有观众要反问了:那肯定是排距越宽舒适度最佳了!那如果前后座椅排距相差2米,甚者一个影厅只有两张座椅,你觉得这样的观影体验好吗?
网上曾流行一个调侃的段子,因为某些原因,影院不得不取消放映场次,但是有一位观众是就是不愿意,为此,影院只好为其一个重开放映。结果,该观众总总才看了10来分钟,觉得一个人观影太无聊就走了!
观众之所以选择去影院观影,除了看重影院的观影效果,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观影氛围”。毕竟有句古话说的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其四:影院经营的“二八定律”
笔者听到不少观众质疑:每次去影院观影都空位一大片,影院总是说运营成本高,那为何还要 设置这些多余的座位?
没错,现在 影院的整体上座率确实是下降的,但这并不是说,影院就不需要那么的座位。据笔者在行业的观察所知,现在影院80%的 票房收入是来自于20%的影片,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 二八定律 ”。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今年《流浪地球》堪称最火爆的影片。遇到这样火爆的片子,如果影院没有足够的座位,那岂不是只能白白看着票房流失?
为了迎接诸如此类的高票房大片,确保影院有足够的座位满足更多的观影人次,所以,这些座位不能随便减少。
综上,我们可知,影院座椅的排距并非越宽越好。其中涉及的因素方方面面。观众对于座椅的舒适性建议不是说完全不参照,但也不能盲目的采纳。提高观众的观影体验是影院不变的目标,但也要依据影院自身定位,以及市场运营效果等综合考量,做出多样化的选择!
(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