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电铃
如果从制造出来那一天起,它就开始持续响铃的话,那截至2022年,它已经响了197年了,这简直是不可思议。
牛津电铃的构造从外表上看,牛津电铃的装置确实不难,在绝对隔绝空气的环境中,其中有两个干电池,它们组成串联的电堆。
在两块电池中间,悬挂着一根丝线,上面吊着一个直径为4毫米的金属球。
而电池的末端都是一个半球形的黄铜铃铛,而金属球就位于两个铃铛之间。
金属球和铃铛
三者之间仅有一点缝隙,而这个电铃的声音,就是依靠金属球在铃铛之间来回摆动,以此敲打铃铛起到打铃的效果。
我们很难想象它是如何做到,持续这么多年来回摆动的。
毕竟在我们看来,电池的耐用性其实就是和使用它的时间成反比,但是至今这一趋势还没有怎么在牛津电铃身上体现出来。
对此,很多科学家们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它究竟是如何长时间运作的。
金属球在其中来回摆动
对牛津电铃工作原理的猜测金属球能够来回摆动,依靠的就是两块电池的电力。
简单来说,就是当金属球碰到其中一个铃铛时,上面就会携带正电荷。
由于二者属于相同的电荷,于是就会产生细微的斥力,使得它被撞击到另一个铃铛上。
此时金属球身上携带的已经是负电荷了,于是它又会被另一边吸引。
就这样循环往复,牛津电铃已经形成了一个2赫兹震荡的周期。
大致工作原理
那么关于它是如何运行的,这两块干电池是否具有特殊功能,或者其内部的真实结构究竟如何等,我们接下来看看科学家们的猜测。
内部结构是解题关键
首先,科学家们只能从电铃的外观,进行观测。
因为自从电铃拿回牛津大学后,就一直没有打开过,所以隔绝空气可能是电池能够长久工作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在电池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硫磺,它的作用就是将空气隔绝,并且起到绝缘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