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为倒退期”?
世界著名儿科医生,哈佛大学名誉教授T·贝里·布雷泽尔顿提出:当孩子在某一发展领域里突然发生飞跃的时候,往往会在其他方面发生倒退。
但是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这种倒退是暂时的,有的是一两个月,有的长达半年,因人而异。这其实在孩子中间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心。
处于行为倒退期的娃,会有如下表现:
1、 在行为上,之前早已掌握的生活技能,此刻瞬间化为乌有,又开始依赖大人来解决问题,否则就哭闹不止。比如喂饭、擦屁股、穿衣服等等。表现得有些黏人,似乎又回到了“小宝宝”的状态。
2、 可能会出现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比如年龄很大了突然尿床,而且接连多日都是如此。
3、 在人际相处上变得怕生,畏缩,或者恰恰相反,突然出现“暴力倾向”,以前都懂得分享的孩子,此刻却变得霸道起来,不但不允许自己的玩具被分享,还会抢其他孩子的玩具,让家长感到头疼。
4、 在运动上也是如此,有时你会发现孩子莫名其妙地摔倒,身上因此而受伤,可奇怪的是孩子明明在很早之前就学会了走路。
有的家长会认为这是孩子的“叛逆期”提前到来了,是宝宝“装出来”的行为,因而对孩子大家斥责,结果发现娃的行为并没有多大的改观,反而变本加厉了。不是孩子叛逆了,而是他的行为倒退了。而这种倒退,恰恰说明孩子在其他方面取得了进步。
孩子在退步?因为有“进”才有“退”
正如儿科医生解释的那样,孩子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是因为他已经掌握的技能要让步给新的技能,新技能的掌握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矛盾和倒退,家长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说明一下,这套“进退”理论是适用于生理上的原因的。比如孩子爱啃手了,口水不断,这其实是他在萌牙的一种表现,家长不必为此打孩子的手,而是找到原因后,通过买磨牙棒或牙胶来缓解宝宝的不适。
再比如,年幼的孩子比较随和,谁都跟,这是他们还处于“脸盲”的阶段,等到长大了他们能分出熟人和陌生人的时候,就会提高警惕,自觉地远离他们认为“可能有伤害”的人,这是一种本能反应,也是孩子心理上、视觉上发展成熟的一种表现。
在运动上就更加有趣了,小宝宝的时候无论是精细动作还是大动作发展,都有赖于肌肉力量的加强。孩子会很努力地在学习爬行、抓握、翻身等等。等到孩子将这些全部学会以后,他开始更加注重协调这些肌肉力量了,尝试向“平衡”看齐。
但是初期的用力可能会分布不均,所以就会出现运动上的一些倒退,比如摔跟头、崴脚等现象。等到孩子的加强和平衡力量都完善时,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另一个原因则是心理上的,这种状况在多子女家庭中较为常见。因为有了二宝的存在,老大感觉不受重视,他迫切地想得到父母的关爱,因而会呈现出一些“倒退”的现象来求得关注。在这方面父母一定要多做功课,即使发现了儿女的小心思也不要戳破,而是更加关心和爱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