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还是大主课的学习方式,而像生物、地理这些小主课(重要性绝不亚于大主课),那更是节奏快、信息量大,必须让孩子高效学习才能得高分。
这些反应在学习成绩上,就是在小学时经常打90分以上的孩子,到了初中,成绩可能会不及格。好学生与差学生之间的差距,明显增大。
所以,培养孩子高效学习的方法,就显得很重要。
初一,家长需要扶着孩子走一段,但扶着的方法跟小学时很不同。同时,就算是在小学时各方面习惯都培养得不错,孩子的成绩也比较优秀的家长,也不能够忽视刚入初一时扶着走的这个阶段。
1、早准备,多引导
在正式升入初中之前,家长应该事先了解初中与小学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可以通过带孩子参观初中校园,跟孩子分享自己上初中的经历,帮助孩子做好上初中之前的心理准备。
同时,需要鼓励孩子继续把小学阶段的知识学习好,为升入初中打好基础。
2、培养孩子高效自主学习的能力
进入初中之后,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好习惯。
这个阶段,父母不能再像小学的时候,陪着孩子,手把手地教。而是要跟孩子强调:上课时必须认真听讲,不懂的问题当天必须搞明白。回到家,先复习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睡觉之前要复盘一天所学。家长要关注的就是孩子作业有没有按时按量地完成,学习的态度是否端正,字迹是否潦草,并提供一些资料和辅助性的工具。
要让孩子尽快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孩子把脑子转起来。
3、帮助孩子设定合理的目标
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对孩子成绩的期望,初中生很难做到像小学生,动不动得满分、高分。初一的时候,很多孩子和家长会有一个心理的落差。
在很多科目上,家长不能再要求孩子达到绝对的高分值,而是要注重孩子跟自己的比拼,以及在班级和年级当中的位次,相对会更客观。毕竟有的时候,遇到一些难题,即使是优秀的学生也很难拿到满分和高分。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在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当中的成绩,帮助孩子正确分析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找到突破口,设定合理的目标。比如,在下一次考试当中将位次提升5名,或者找到一个自己想要超越的同学,从动态对比当中,找到改进的方向。
4、跟孩子讲讲青春期那些事儿
到了初一,有一些孩子已经明显地出现生理上的变化,有些孩子稍微晚一点,但也即将迎来青春期。家长不妨提前跟孩子聊一聊青春期的事情。
比如,父母可以告诉男孩,怎样应对喉结的出现,以及声音的改变。告诉女孩,生理期出现意味着什么。告诉孩子,长青春痘并不可怕。跟孩子分享如何与异性朋友相处。
这个讲的过程不要成为灌输式的,或者命令式的,而是一种平等的交流。让孩子知道,这一切的变化都是正常的,不需要恐慌,也不要感到羞耻,平静自然地面对就可以。
如果家长不知道具体怎么说、怎么做,这里推荐给大家一本好书《陪孩子走过初中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