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家碰到烧纸的好不好,晚上看见烧纸怎么化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2:19:08

清明,春雨绵绵,春阳照临。唐朝诗人杜牧有诗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词中描述的就是阴雨天,人们祭祖缅怀先人的场景,万籁俱寂的清明,路上行人失魂落魄地行走着。

相比现代人单纯的祭祖行为,古时候的清明承担着更重要的角色。清明既是自然节气点,是万物复苏,吐故纳新的关键时期;还是春祭的节日,祭祖缅怀,唤醒家族的共同记忆,凝心聚气。除此以外,清明节各地区还会组织插柳、放风筝、踏青、植树等活动,不同风俗习惯都围绕感恩和缅怀展开,时时处处都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经过数千年的历史传承和积淀,清明节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体现着文化继承创新的特点。农村俗语:“清明不上三坟,归家不做四事”讲的就是清明期间不能上三种坟,回到家里不能做四种事,这是源于人们内心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逝者的感恩缅怀。接下来将向大家介绍不能上三坟,不能做四事,背后的原因,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俗语。

晚上回家碰到烧纸的好不好,晚上看见烧纸怎么化解(1)

清明不上三坟

清明不上无主坟。无主坟指的是长时间无人打理,坟破烂不堪,没法确认墓主身份的坟。上坟祭祖,祖指的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宗亲,以此来维系家族关系,促进家族和谐。祭拜无主坟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求,和家族伦理法常背离。无主坟祭拜可能引发纠纷矛盾,成为问题的导火索,惹祸上身,这里的祸指和原本要祭拜无主坟的儿孙们由于认知冲突,引发家族纠纷。

清明不上错辈坟。错辈坟指的是不符合纲常伦理的祭拜行为,比如父亲祭拜儿子,祭拜行为特指不能跪拜,不是说不能上坟烧纸。现实生活中,祸患无端。因病痛,因突发意外,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常事。清明节缅怀这类逝者时要注意:长者给后辈上坟,能祭不能拜,祭表思念感怀,拜指的是后辈向长辈的跪拜行为。我国数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讲究父子兄弟,长幼尊卑,这就是礼。

清明不上两次坟。两次坟指的是单个坟清明只上一次,不能上两次,这种说法原因有二:一古时候,家族庞大,墓地集中,分开上坟耗费时间成本高;二上坟祭祖是家族行为,分开上坟与家族亲朋间的交流有限,不能促进家族间的信息交流,改善家族亲朋间的关系。结合现代社会传统,清明上坟大都是具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人才会去,基本没有重复上坟的现象。

晚上回家碰到烧纸的好不好,晚上看见烧纸怎么化解(2)

归家不做四事

清明上坟归家不换鲜衣。清明上坟结束,衣服不能避免会有土和烟味,因此祭祖回到家,人们都要换衣服。换衣服时以素净为主,不能选择大红大紫这类颜色太艳的衣服,更不能穿奇装异服,不然就要遭到别人口舌是非。

清明上坟归家不开展庆祝活动。清明是祭拜祖先的日子,非必要的情况下,不能开展大型庆祝活动,这样才能和清明的节日氛围契合。回到家就开展庆祝活动,是典型的表里不一的行为,是对逝者虚假的感恩和缅怀。虽然不能有庆祝活动,但可以去参加具有传统特色的活动,比如登高缅怀、观花赏景等,选择合适的方式赏春玩景,融入清明特色,这才是新时代的清明节。

清明上坟归家要早回。清明是祭祖日,上坟结束要早点回家,不能太晚回家。一方面晚上有人在路上烧纸,灯光条件不佳,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另一方面清明节具有特殊意义,晚上回家途中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假设家里有孩子,就更要早点回家,避免夜深人静时还在荒郊野外或者行车途中。

清明上坟归家不讲志怪故事。清明归家不讲志怪故事主要是不能给孩子讲,孩子正是成长的关键时期,志怪故事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阴影。人们常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或许成年人随意的志怪故事,就将伴随着他们成长中的各个阶段,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晚上回家碰到烧纸的好不好,晚上看见烧纸怎么化解(3)

清明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祭祖拜祖是传承和缅怀,有利于家族凝聚力的提升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新时代中祭祖要做到三点:一是传承传统文化习俗,行为符合传统风俗习惯要求,不能做和传统文化要求不符合的行为;二遵循当地相关部门的规定和要求,倡导文明祭拜,不铺张浪费;三创新发展,接受新型的祭拜形式,比如网上云祭拜、植树缅怀等形式。现阶段国内疫情发酵,不能回家祭祖的人要灵活处理,祭祖重在心,不能太过拘泥于形式。

最后想说:上坟祭祖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也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体现。清明祭祖要文明祭拜,燃香点火要注意安全,切忌不能因小失大,因祭祖引发山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晚上回家碰到烧纸的好不好,晚上看见烧纸怎么化解(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