橹是什么图片,橹与桨的对比图片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2:46:02

此图为笔者所绘。

而实际上,摇船出门,风餐露宿皆在船上,一点儿也不浪漫,更谈不上什么情怀,还是一个苦差事。

不过,当年的人少出门,只要有出门机会,个个兴奋踊跃,倒也不怕苦。

江南习俗,水陆里程的远近,以前皆以“九”为单位计算。每九里路为一九,十八里为二九,三九即为二十七里,以此类推。

出远门的话,一般摇船每九里换一班,或歇一歇力。

若是空船,二人摇船,一小时可行九里水路。若是五吨满载,那么,1.5~2小时才能行九里路。

去六十里外的地方,也就是三十公里,今日汽车半小时可到,而以前摇船出门,清晨出发,须摇十小时以上,待到达时,已是天黑。

那时代,去六十里外的地方,就是出远门了,来回则至少二天一夜。

所以,船上要带齐煤炉锅盆,柴米油盐。还有草席与被褥,食宿皆在船上。

还要备好蓑衣笠帽、蓬布绳索等,以防中途下雨。没错,就是“孤舟蓑笠翁”中的蓑笠。

橹是什么图片,橹与桨的对比图片(13)

蓑衣笠帽。江南农村,之前为每户必备品。

橹是什么图片,橹与桨的对比图片(14)

还有草鞋,如今还会打草鞋的人,基本年龄都在八十以上了。小时候,却是常见大人们穿着草鞋出门。

摇船远行。每近中午傍晚,就在船头生火做饭。米就取河水淘洗,然后架锅举炊。

咸鸭蛋、腌菜、白米饭,吃着挺香。

以前的人,肚里油水少,又长年参加劳动。青壮农民全是一身鼓鼓的健子肉,能吃。

白米饭至少能每人三大碗,有的能连吃四大碗,也一点不稀奇。

睡觉就在船头舱中打着铺盖,真正夏热冬寒。

至于出门就上饭馆,睡觉住宾馆。那太奢侈了,在当年连梦想都不是。因为,做梦也不敢这样想。

手摇船出门时代,又有谁能舍得去吃饭馆睡宾馆?

那时候也没宾馆,叫旅馆。十人一个房间的大通铺,虽然价格便宜,但也宁可睡船上。

至于饭馆,倒是会吃上一顿。毕竟,摇船载物出门,那肯定是售卖土产的。

但也最多只在饭馆吃一顿,绝不会多吃。就为了二字,省钱!

那时代,能在出门在外时,下馆子吃一顿红烧排骨、肉丝爆蛋,或者三鲜面什么的,回乡里后,能吹上半个月,还能把一群从未见过世面的小孩,听得张大了嘴,口水直流。

水上行船时,必有一人执长竹竿站于船头,每过狭窄桥洞,或两船对面交会时。船头之人手执的竹竿,就是避碰的最有效工具。

而每当船靠岸,​也要用竹竿撑住,以免撞上了岸埠。

当船要离岸时,也得先用竹竿撑开,然后才可操橹摇动行驶。

黑夜时摇船如何避碰?

这又有水上摇船的两句行话。”扳梢”与”推梢”。​

夜间行船,漆黑一片,当年是没有探照灯与强光手电的,船头最多有一个光线微弱的手电筒或煤油风灯,只能让远处知道这儿有船,但谁也看不清稍远处的情况究竟如何。

橹是什么图片,橹与桨的对比图片(15)

煤油风灯,上世纪七十年代时,还是人们夜晚出行的主要照明工具。如今已仿如文物了。

所以,每当察觉对面有船驶来时,船头之人会用力大喊”扳梢”。

对面船听到后,也同样会回喊”扳梢”。

如此,两方同时将船橹向里拉,这就叫扳梢。扳梢之下,行驶中的船会各向右偏,这样就避免了相撞。

而如果偏得不够,或者猝手不及,两船将相撞,各自又会同时大喊”推梢”。就是各将船橹用力向外推,推梢会让船头各自偏左,以避免相撞。

橹是什么图片,橹与桨的对比图片(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