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花和芦花是什么颜色,芦花是颜色还是形状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04:17:05

七十二篇清新雅致的图文

诉说作者与那些植物的相遇

重现古人笔下的诗意繁花

道出缤纷花木的前世今生

近日,王辰、林飞雨合著的《七十二番花信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一本从现代植物学者的视角,去审视、挖掘、考证中国古代不同季节观花赏花的小品集,也是青年科普作家天冬携自然插画师林雨飞献给四时繁花的一封情书。

王辰,笔名天冬,植物学硕士,自然摄影师、科普作家。曾出版《桃之夭夭》《野草离离》《青藏高原野花大图鉴》《城市野花》等十余部图书,在各期刊发表科普作品六百余篇。林雨飞,自然风文创小店“野风集”创始人,“野风集”公众号运营人,自然插画画手。

柳花和芦花是什么颜色,芦花是颜色还是形状(1)

自宋朝开始,我国民间就有“花信风”一说,意在表达在某个节气或者时令,某种花恰好开放或者繁茂,仿佛风带来的开花的信息。通常流传“二十四番花信风”之说,指小寒至谷雨,每个节气以五日为“一候”,一节气有三候,每候有不同花开。但此说法具体所涉的花或植物,却始终没有明确指向。至明朝时,虽有人补全了每一番的花之种类,但物候混乱,多与植物学相悖。

本书采用“花信风”一说,以二十四节气贯穿全年,每节气三候,依古意选取了该节气或时令恰好开放的花。可说是以现代植物学的视角,遵循自然规律,为古人的“花信风”一说做了补全。每“一候”选取的花,全部为古人曾经描写或赞颂过的植物。每种花赋写图文一篇,将作者与植物相遇的故事娓娓道来,并讲述植物名称的古今流变、诗词意象和文化意义,以及现代科学对这种植物的识别与阐释。

本书中每一候选取的相应植物,配以一幅手绘植物图,及相关照片。正文“花·遇见”部分,讲述了作者身为北方人,对于植物的记忆、情感和相遇的故事,以及对于植物种类、花期等南北差异的感受。“花·史话”部分,讨论了该种植物中文名称的由来,古人对它的看法,该植物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意义,以及相应植物类群古时所见的品种,有时对于古名与如今具体植物种类的对照有所探讨。“花·今夕”部分,为该种植物如今的中文正式名、拉丁学名、形态描述、分布、花期,并介绍了相关类群的常见品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

至于本书中所涉及花之品种,古人所列种类,不合时令者,或有改动,或有删减,新添种类为作者仿照古意所选取。其中古人赞颂的种类:有如今不作观赏者,如麦花;有如今知其非花者,如柳花(杨花)、芦花、雪花,今皆不取;有如今已知为同一物种之下的不同观赏品种者,如红梅、白梅,今并作一种。新添种类中,秋冬时多选取南方植物——其中部分种类唐宋时罕为人知,至明清方有诗文记述,并非传统名花也——一者为使全年皆有花,二者亦兼顾南北各地种类。

精彩书摘

荷花

(红衣脱尽芳心苦)

作者:天冬

柳花和芦花是什么颜色,芦花是颜色还是形状(2)

内文图 商务印书馆提供

花·遇见

Meeting

我在小时候,就已经充分理解了荷花何以“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虽然住 处不远就有河,夏季还会跑去各个湖泊池塘玩耍,但我并没有摘过荷花,一朵 也没摘过。荷花栽种的地方,水下往往有淤泥,纵使会游泳的小孩子,也不乐 意过去。当然也是不喜欢叶柄上的硬刺。不过有时候会摘荷叶,顶在头上当草帽。

但我其实也不怎么喜爱荷花。觉得那花太柔弱,明明那么傻胖,然而碰一碰, 花瓣就散落了。后来直到数码相机流行起来,各种大爷大妈,成帮结伙,跑去 公园里拍荷花,每人一个炮筒般的镜头,一个倒天线般的三脚架。我不太喜欢 这种群起而攻的架势,因而很少去看荷花了。倒是有一年,栽种了碗莲,只可 惜因水质污染,即将开花的碗莲一夜暴毙。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栽过荷花。

相比荷花,其实我很喜欢睡莲,自己也种了一些。只不过如今看来,睡莲 和荷花并非同类,只是长相略似,亲缘关系却相去甚远。近两年来,在北京和 杭州,我终于安心拍了一些荷花的照片,这时候才明了,何以不那么热衷于荷花: 拍照的时候,或有蚊子,或是闷热,总伴着不愉快。大概也正因如此,古人才 喜爱观赏荷花吧,在暑热难耐的时候,花的恬淡腼腆,以及幽雅的清香,终究 会为这痛不欲生的季节,带来些许神情上的快慰。

柳花和芦花是什么颜色,芦花是颜色还是形状(3)

内文图 商务印书馆提供

花·史话

History

荷花之名,如《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之言:“山有扶苏,隰有荷 华。”荷华即荷花也。《尔雅》及〔晋〕郭璞《尔雅注》记曰:“荷,芙渠, 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 藕,其中的,的中薏。”则茎、叶、根、花、果实、种子及莲心,各依其名。

〔明〕李时珍言,或以荷为根名,或以荷为叶名,或以荷为茎名, “按茎乃负荷叶者也,有负荷之意”,则荷为茎名为宜。又言,“蔤乃 嫩蒻如竹之行鞭者”,此为泥中根茎也,蔤尽乃生藕,“花叶常偶生, 不偶不生,故根曰藕,或云,藕善耕泥,故字从耦,耦者耕也”。又 言,“菡萏,函合未发之意”,故宜呼花蕾为菡萏;“芙蓉,敷布容艳 之意”,故宜呼花为芙蓉,又曰芙蕖;“莲者连也,花实相连而出”, 又名莲房;莲子曰菂,“菂者的也,子在房中,点点如的”;莲心曰 薏,“薏犹意也,含苦在内”。

今人以荷花为高洁者,多自〔宋〕周敦颐《爱莲说》之故,其文赞 莲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然则自汉以降,文 人多有赞荷花者。〔三国魏〕曹植《芙蓉赋》曰:“览百卉之英茂,无 斯华之独灵。”〔南朝梁〕江淹《莲华赋》言:“珍尔秀之不定,乃天 地之精英。”非只两三家言,亦非唐宋鲜有闻。唯荷花依水方生,不耐 雪霜,故〔宋〕张翊《花经》列之为“三品七命”。

荷花之赏,古来多有名句,若〔唐〕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 饰”,〔宋〕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并“小荷才 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唐〕李商隐“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 开合任天真”。〔宋〕姜夔《念奴娇》词句道:“闹红一舸,记来时、 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 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最得荷花之精妙。

因有高洁之意,故残荷惹人哀思,文人以之喻青春易逝、红颜易 老,隐士以此言志。〔宋〕贺铸《芳心苦》词言:“杨柳回塘,鸳鸯别 浦,绿萍涨断莲舟路。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返照迎潮, 行云带雨,依依似与*人语。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明〕王象晋《群芳谱》赞荷花曰:“荷花生池泽中,最秀,凡物 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表,出淤泥

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又记荷花数品:重台莲,一花既开,从莲房 内又生花;并头莲,又名嘉莲,双花并蒂;一品莲,一本生三萼;四面 莲,周围共四萼;又有洒金莲、金边莲、衣钵莲、千叶莲等诸类。

又别有睡莲。〔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言:“南海有睡莲,夜 则花低入水。”〔唐〕段公路《北户录》复言:“睡莲,叶如荇而大, 沉于水面。其花布叶数重,凡五种色。当夏,昼开,夜缩入水底,昼复 出也。”依此意,睡莲之花夜低入水,宛如夜寐,故名。又〔清〕屈大 均《广东新语》亦有睡莲,与段氏所言相类,并记有民谚曰:“毋佩睡 莲,使人好眠。”古人以为荷花睡莲,同类异种也,今人乃知二者非同 类,相去亦远,唯其形相类。

柳花和芦花是什么颜色,芦花是颜色还是形状(4)

内文图 商务印书馆提供

花·今夕

Nowadays

古之荷花,又名莲花、芙蕖,今谓之莲,其学名曰Nelumbo nucifera ,莲花乃其花也。其株为草本,根茎横生泥下,肥厚而多孔,其 节缢缩,叶自节处生,圆盾状,其缘有波,其柄粗而坚挺,多生微刺。 花亦自节处生,独立出水,柄与叶柄同。其花色或粉红,或淡粉,或 白,清香雅致,花瓣数枚,雄蕊若金丝,甚众,花心中有莲房,即花托 也。此花南北皆可见,或生河湖池沼之中,或为人栽植玩赏,始华于仲 夏,而零落于孟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