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图源网络
《不求甚解》“文章一定要有注解,尤其是世界要人的文章。有些文学家自己做的文章还要自己来注释,觉得很麻烦。至于世界要人就不然,他们有的是秘书,或是私淑弟子,替他们来做注释的工作。然而另外有一种文章,却是注释不得的。”
这里的另外一种文章,应该指的是使人容易产生误读、歧义、歪曲的注解。
作者在文中举了几个例子:
一说:世界第一要人美国总统发表了“和平”宣言,据说是要禁止各国军队越出国境。但是,注释家立刻就说:“至于美国之驻兵于中国,则为条约所许,故不在罗斯福总统所提议之禁止内
二说:“誓不签订辱国条约”一句经文,也早已有了不少传注。传曰:“对日妥协,现在无人敢言,亦无人敢行。”
......
每说一处,作者都以他做为业内人士,进行吐槽一番,还给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得出结论道:“这类文章浑沌一体,最妙是不用注解,尤其是那种使人扫兴或讨厌的注解。”
最后还引用陶渊明的话“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者,就是不去看注解,而只读本文的意思。注解虽有,确有人不愿意我们去看的。
文章要不要注解?那要看什么类的文章。苦涩难懂的,肯定是要借助注解去理解。不然光靠自己连个小拇指都不到的学识去理解文章奥义,也许连皮毛都找不到。但那些通俗易懂,大众化的文章,只要识字就能读懂的文章,就别再指手画脚,画蛇添足了。在这些文章上专研,倒不如把时间花费在其他地方。
文章由谁来注解?个人认为,最好是由作者本人来注解。毕竟自己写的文章,肯定是自己最清楚。其次是最熟悉作者之人,像作者亲友之女之类的。
就像孔子,从没写过一篇文章,但就由他的学生根据他说的话整理出了一部《论语》。不知道他的学生们在记录时,有没有进行注解。怕是没有,有的话,就不会是现在这样子的,一句话里有好几个意思,让人不知道该信哪一个。
连陶渊明都说出“不求甚解”的话来。可见那时候的文人,要么自己立著但自己不注解。要么自己去注解但自己不立著。
正因作者对不求甚解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在他文章中,经常能看到由他本人作注的一些话。常是那些被迫修改之文,或不得发表之文。连自己书的序言,都是他本人来写的。反正到现在为止,还没看到有哪一本书的序言是由别人来写的。
幸好他老人家辛苦麻烦些,亲手给自己的文章做出了解释。不然这座山,就没那么多人去攀登,去观赏。
好多的经典文章,就因此被束之高阁起来的。明明知道是经典,也知道很重要,但就是少人去读。因为读不懂,自然就不想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