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给家人打电话说一些家常话。小妹说:“明天回家给咱爸烧纸(祭祀)”我说,距离清明不是还早?她说:早清明,晚十来一。明天初一,正好有空,回去烧纸祭拜。”在民间,一年中有三个祭拜故去亲人的时间:一个是清明节、一个是中元节、还有一个就是十来一(农历十月初一)。那么,在民间为啥有“早清明,晚十来一”的说法?
“早清明”按照民间的说法就是,清明节前,春回大地,桃红梨白,草长莺飞。在古代,对于中国农耕时代来说,这个时节也是农闲的时候。人们趁着地里没啥活,也不忙,就可以提前去上坟祭拜先祖。
其实,关于“早清明”扫墓祭祖由来已久。早在粱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就有人开始上坟祭拜祖先了。显然,“早清明”祭拜祖先的习俗追根溯源,还要从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在农历冬至后105天,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二天。在老家人的口口相传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在中国的春秋时期,公元前672年,晋国攻打骊戎。晋献公强行虏走了骊戎的绝色美女骊姬,并被封为晋献公的妃子。可是她虽身为妃子,心狠手辣,干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她采用离间计,让献公与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间产生嫌隙,致使他们相互猜疑甚至相互伤害。她最狠的一招就是设计*死了太子申生。
公子重耳听说太子被骊姬害死,接下来就是自己,赶紧逃出蒲城。他这一逃,就是几十年。晋献公派寺人披去攻打蒲城。重耳翻墙逃走,寺人披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又逃亡到了狄国。
在重耳逃亡期间,有一个晋国的名臣义士叫介子推,紧跟着重耳,不离不弃。在最艰难的时候,重耳没有饭吃,饥饿难耐,介子推割下自己屁股上的肉,给重耳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