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后气坏了
但是窦婴毕竟是个有能力的大臣,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是得依仗他。孝景帝三年,因景帝打算削藩而引发七国之乱。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窦太后和汉景帝便想起了窦婴,窦婴估计是憋着一肚子怨气,坚决说自己不能够胜任统兵。窦太后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当之处,于是安慰窦婴说:“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
这句话其实很有意思,窦婴明明只是一个外戚,但是窦太后却以王孙视之,这或许暗示了窦家在当时权力结构中的地位,也为后面那件谜案提供了线索。不管怎么说,窦婴终究还是披甲上阵了。在平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负责“守荥阳,监齐赵兵”。窦婴坚守住了门户重地荥阳,为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创造了条件,因其劳苦功高,战乱平定之后窦婴被封为魏其侯。
窦婴
窦婴的身价暴涨,史载“诸游士宾客争归魏其侯。孝景时每朝议大事,条侯、魏其侯,诸列侯莫敢与亢礼”,窦婴此时俨然成为了朝廷的政治新秀,之后景帝立刘荣太子,还让窦婴担任太子的老师,但很快刘荣就被景帝废黜,窦婴据争不得,一怒之下便辞官归隐,暂时淡出了朝堂。
二、武帝时窦婴事迹窦婴隐居后不久,在其宾客的劝说下,又重返朝堂,但权势显然没有之前那么炽盛了。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因其能言善辩,机灵聪明,深受王太后的喜欢,汉景帝在世时还封田蚡为武安侯,地位大致与窦婴相平。
武帝时,窦婴终于当上了丞相,而田蚡也在王太后的操作下担任了太尉一职。但是很快,两人就因为同一件事相继被免职。汉武帝初即位,喜好儒术,恰好窦婴、田蚡也好儒术,于是向汉武帝推选了儒生赵绾、王臧等人任御史大夫与郎中令。推选儒生倒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很快汉武帝和赵绾等人便掀起了一阵改革,包括招揽儒生、设明堂、兴礼制、令列侯就国而不是待在京城等等。
田蚡
当时窦太后依然在世,而历经文景两朝的窦太后倾向于黄老之术,对于儒家学说十分反感,汉武帝掀起的这阵改革,牵涉到了列侯的利益,这些列侯便跑到窦太后面前哭诉,恰好窦太后对赵绾等人企图将她排挤出权力中心的行为十分不爽,于是顺水推舟罢斥了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而赵绾和王臧最后因为此事死在了大牢里。汉武帝的第一次治国尝试就这样被窦太后扼*在了摇篮里。汉武帝贵为天下之主,但国家权力却依然掌握在窦太后手上,这给刚刚即位的汉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轻的汉武帝
窦婴和田蚡虽然同时被罢免,但是田蚡凭借着国舅的身份依然权势炽热,史载“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建元六年,窦太后溘然长逝,窦婴失去了最后的依仗。汉武帝在紧接其后的人事安排中,任田蚡为丞相,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偏偏窦婴受到了冷落,这表明窦婴已经渐渐偏离了政治中心。
窦家虽然日益衰落,但是毕竟余威仍在,而新兴的外戚势力田蚡以一种新的姿态参与到了最高权力的分配之中,这让看似掌握了大权的汉武帝十分不安。《史记》中记载,田蚡凭借其丞相的身份和姐姐王太后的缘故,大肆揽权,不仅往朝中安插自己的人,同时还贪得无厌极力揽财,史称田蚡“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於道。前堂罗锺鼓,立曲旃;後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这气焰俨然比当年的窦婴还炽盛几分。
这三方的矛盾冲突,为之后的那件谜案埋下了伏笔。
三、田窦相争,疑雾重重窦婴失势之后,宾客多离他而去,唯有一个叫灌夫的人还喜欢和他来往。灌夫乃一介武夫,喜酒好胜,性果敢冲动,曾经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功绩,闻名天下,但之后因为喝醉酒打了窦太后的弟弟而被赶到燕国做丞相,但不安分的他最后还是被免了官,回到了长安闲居起来。
灌夫在免官之后灌家也日渐失势,所以灌夫和窦婴有同病相怜之感。《史记》记载“两人相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两人相交甚好,只恨晚认识了这么多年。
窦婴、灌夫与田蚡的恩怨开始于田蚡的一次恶作剧。话说田蚡有一次对灌夫说不日将拜访窦婴,灌夫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窦婴,到了约定的那天窦婴做好了一切准备,只等田蚡到来,但田蚡却迟迟不来。窦婴与灌夫便来到了田蚡府上,只见田蚡躺在床上,灌夫和窦婴这才意识到自己被人耍了,灌夫哪忍得了这等羞辱,当场就对田蚡口吐芬芳(史载:语侵之),最后还是窦婴将田蚡给生生拉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