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广色域并没有明确的标准,一般业内色域换算后超过80%NTSC覆盖就可以叫广色域屏幕。(你看NTSC色域的价值体现之一就是“换算”)
同样一张图,如果你是广色域屏幕,发给朋友的非广色域手机上显示的话,某些色彩就显示不出来,也就会导致「颜色不准」。
如果说能显示多少颜色是基础条件, 那么更重要的就是色彩准不准!
很多品牌的安卓手机虽然也采用了一流的三星AMOLED屏幕,基本上都能做到100%sRGB,但缺少了色彩管理,和iPhone、三星一比就显得逊色很多。
这就需要先引出两个我们介绍过的关键词: JNCD与△E
I △E (Delta-E 色彩偏离度)
色彩偏离度,一般读“德尔塔E”,是定义手机、PC、平板设备颜色精准度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指的是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理论上这个数值越小越好。
平常买手机、显示器或笔记本电脑时,大家都可以重点依据这个参数来判断屏幕的好坏。
一般来说,△E<2就属于不错的显示器水准。
I JNCD( 全称:Just Noticeable Color Difference)
可以理解成刚好可以感觉到的色差。同样用来表示色彩偏移程度,数值越小越好。
举一些例子,华为Mate30Pro<1,iPhone11 Pro Max的JNCD<0.8。
一般来说,这个数值<1,人眼就不容易区分色彩变化了,也就说这块屏幕还不错~当然,这个数字也是越小越好!
综合来说,这两个指标都是表达屏幕色彩的准确度,只不过算法不同罢了。
那么,又是什么导致了以上这些参数的不同呢?
显示设备(屏幕)的材质区别是不同手机显示不一致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手机上,屏幕主要分LCD与OLED两种材质,两者主要的区别就是发光原理不同,对比度不同等。
就在两年以前, 大部分手机依然还是LCD屏幕材质,LCD屏幕本身并不发光,需要借助额外的光源,背光层发出白光,经过红绿蓝三色的滤片进而显示出不同的色彩。
没错,就是基于普通的三原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