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ABC】讯:历来,中国人都讲究勤劳。一则报告显示,当下的中国人比过去更加勤奋了。
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全国时间利用调查公报,并按收入水平对社会群体进行划分归类。这是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时间利用调查,第一次是在2008年,相隔10年。
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居民投入到就业工作中的一天时间达到2小时57分钟,比2008年增加28分钟。
起得比鸡还早,干得比牛还累,就一定挣钱多吗?答案是未必!拼命工作并不一定挣钱最多。
据此次调查,中等收入群体就业工作时间最长,为7小时51分钟,比低收入群体多34分钟,比较高收入群体多9分钟,比高收入群体多27分钟。
换句话说,中等收入群体工作最苦最累,但是挣钱并不是最多,只是比低收入者多。统计局数据显示,中等收入群体的平均收入不到较高收入者收入的一半,只有高收入者的五分之一或更低。
上述各类群体是如何划分的呢?统计局指出,低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群体;中等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群体;较高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群体;高收入群体是指调查对象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群体。
目前我国有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据此前国家统计局测算,2017年中等收入群体已经超过4亿人,2018年还会增加。这部分中等收入群体以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测算,年收入在10万元-50万元之间,约1.4亿个家庭,有购车、购房、闲暇旅游的能力。
高、中、低收入群体划分标准一出炉,便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问:为何中等收入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在同一个档次?(据2018年12月份的数据,上海、广东、北京、天津、江苏、浙江6省份月最低工资标均超过2000元。)
也有网友称:这样划分真的好吗?月入过万,房贷8000,高收入群体也是穷人群体。等等。
对此,专业人士表示,这大概是因为统计局没有对划分标准作进一步的说明,才引发网友疑惑。统计局按此划分不同收入人群的原因有三,如下:
1、统计局是按居民家计调查常用的五等分/三等分划分方法进行的划分;
2、划分标准中提到的月收入应该是指居民人均月收入,而不是指工薪劳动者人均月收入;
3、划分标准中提到的月收入应该是指居民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即缴税纳费后居民实际可以使用的资金。
所以说,月入2000元以下,2000-5000元,5000-10000元,10000元以上,这些区间的月收入,并不是指月工资,而是指除去开支的可支配收入。如此算来,你属于哪个区间呢?
(版权说明:本文为财经ABC原创编撰,转载前请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