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民族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漫长过程中都会积淀代表着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与习俗,就比如在颜色的偏好上,白色在西方多有圣洁之意,西式婚纱一般都是洁白的裙摆,以此表示婚姻圣洁。
而在我国,白色则多被视作对生命的敬重,比如家中有故去之人时家属会为其披麻戴孝,以及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被称作白衣天使等;我国民间流传的俗语“冬天上坟带一宝,子孙多福财气到”中的“一宝”便与白色息息相关。
传统丧葬文化衍生了上坟习俗在我国的传统丧葬文化中,土葬占据着绝对的领导地位,这是源于在科学技术与生产力水平均不发达的古代社会时期,先民对于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认知尚不明确。
由未知所带来的恐惧,使得大众将现世的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全都寄希望于飘渺的天际和山川、河流、土地等自然之物当中,先民们对于大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敬畏之心。
遍观一年四季春去秋来、落叶归根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古人普遍认为人死之后也应该同落叶一样归入土地,渐渐地,土葬的传统观念深入人心;时至今日,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仍然有某些地区热衷于土葬的丧葬仪式。
除此之外,古人认为人去世之后幻灭的仅仅只是肉身,逝者的亡魂则会得到另外的归属;封建迷信的思想极重轮回之说,古人认为生者与死者虽阴阳两隔,但二者的生命都以不同的形态共同延续下去。
古人多认为活着的人的肉体凡胎是看不见逝去之人的亡魂的,但这些逝者的亡灵则能够看得到活人,并且每年都会定期回来探望亲人;崇尚鬼神之说的古人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便衍生了丧葬文化的另一个分支,即为上坟。
在注重亲情效益的儒家思想中,孝亲敬长的优良品质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础,而这孝道不仅体现在亲长活在世上时,更体现在故去之后;古时每家每户家中都会摆放祖宗先辈的牌位,一些大家族还有专供祭祀的祠堂。
后辈通过供奉先人的行为以求得祖上保佑,庇护后代子孙健康成长、建功立业;在封建迷信的说法当中,上坟是每年死者能见到后人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在家族中也是一件值得重视的大事。
上坟的老习俗由于华夏大地疆域广袤,所以我国每个地区,上坟都有地方各自的特色,在日期和注意事项等具体要求上也不尽相同,不过归根结底都是表达后辈对先祖的追悼。
比如说上坟的日期一般集中在每年逝者的忌日、正月十五、清明节、农历七月十五、农历十月一日以及大年三十或者正月初三等,按照各家实际需求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