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行业相比,区块链媒体的行业周期要短的多,半年时间就从遍地捡钱到批量死亡。回顾过去,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印象都惊人的一致:从业者鱼龙混杂,职业操守堪忧。90%以上区块链媒体被认为是骗子。它们批量被淘汰后,这个行业还有春天吗?
从烈火烹油到大范围的裁员、*,转型,区块链媒体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整的经历了一个周期。大部分玩家已经退场,少部分人还在艰难坚持,他们希望自己能够挺过这个冬天,但行业回暖到底还会不会来?谁也说不准。
烈火烹油:火星财经上线26天估值1.5亿
在2018年的头几个月,资本对区块链媒体的投资呈现疯狂的状态,“随便一个四大门户的频道主编出来都能随随便便拿到上千万的融资”,一位区块链自媒体人士对全天候科技表示。火星财经上线26天估值1.5亿,深链财经创办7天融资1000万,资本的疯狂令人咋舌。
那时候,区块链媒体们仿佛是活在天堂一般的梦境里,到处都是钱,几乎每天都有媒体融资的消息传出。有时候一天有好几家区块链媒体宣布获得融资。今年3月2日这一天,就有巴比特、金钱报、区块之家、金色财经多家媒体宣布完成了数百万数千万融资。
数据显示,仅仅在2018年上半年里,区块链媒体便获得了大约11.39亿元的融资额度。顺为资本、策源创投、洪泰基金、英诺天使等等市场知名机构纷纷加入战局。在金主的支持下,区块链媒体的好日子来了。
鱼龙混杂:骗子、*者、投机者充斥
资本推动区块链媒体繁荣的同时,也催生了虚妄。
姚洋在创办区块链媒体前是一家传统垂直媒体的高管。创业后他很快发现,这个行业和他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创业者大部分都是90后,“90后特别多,80后很少,除了头部的大咖,70后基本没有。”
而且这个行业比他想象的还要浮躁和混乱。它像一个巨型磁铁一样吸引了骗子、*者、投机者的加入,传统媒体人反而被稀释在大潮里,“做营销、做*、做微商,90%-95%的从业者都是乱七八糟的人。”
姚洋很快意识到,这是个没有规则的行业,“传统的媒体或者新媒体,至少大家都是媒体出身,大家做报道还比较客观。”姚洋说。但是区块链媒体没有了门槛,真正想做事情的人被淹没在行业喧嚣里,没有几家媒体能实事求是、保持客观。“大部分所谓的区块链媒体,只是利用媒体引导舆论、去帮交易所站台、鼓吹项目、做投机的事情,导致这个行业被做烂了。”
姚洋认为,所以后来区块链行业里一提到媒体,大家都觉得是帮忙吹嘘的,完全背离媒体的本质。
虽然新闻里说很多传统媒体人都去干区块链媒体了,但实际上,传统媒体人创办区块链媒体在整个行业里面还是少数派。
“你去看下XX财经(某头部区块链媒体)编辑都是什么学历,包括李笑来投资的几个媒体。”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李见换了三家公司,title也变了三次,他先是一家传统媒体的记者,然后变成一家区块链媒体的记者,现在是一家币圈交易所的公关(PR)。李见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有学历歧视的人,但他表示,如果头部的媒体从业者全部都是这种背景,多少能说明一些问题。
见惯了从业者的底色,李见逐渐对这个圈子失望了。有一次,李见在一个媒体群里遇到了一个说话“不明觉厉”的人,他感觉这个人“不是大佬就是*高手”。和对方从下午一点聊到五点后,倍感相见恨晚,李见准备立刻买机票去和对方面谈。没想到对方的地址竟然是在一个职业技术学院;李见原以为对方是该学院的教师,结果对方说自己是该校机械专业的大一学生。“这不是个别现象,圈子里很多这样的人。”李见说。
区块链媒体高薪招来的都是些什么人,说好的传统媒体人转型呢?
在这个行业里待了一段时间后,李见很快意识到,传统的媒体精英和很多一夜暴富的区块链媒体创业者不是一个频道上的人。”假设我是一个高中文化的暴发户,你是一个月挣一万的记者,现在我给你一万五来跟我干,你可能很乐意,但一交流就会发现,我就是一个大老粗和*分子,你会因为多挣五千块钱跟我干么?”
从业者:“区块链媒体99%都是骗子”
李见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面试场景:两个从985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区块链公司面试,企业主是一个1993年出生的土豪,场面一度极其尴尬,“这边在聊行业未来,那边满嘴谈怎么骗钱”。
“先下个结论,区块链媒体99%都是骗子”,李见坚持认为,这个结论不武断,他本来想说100%,考虑了半天还是决定口下留情。
关于区块链媒体的商业模式,姚洋总结下来分为四种:
第一种还是传统媒体的玩法,靠广告、活动赞助赚钱;
第二种是做内容付费模式,收会员费;
第三种是纯炒币的媒体,利用QQ群、社群带头炒币;
第四种是以媒体为幌子帮交易所或者钱包公司做产品做推广。
而李见则认为,区块链媒体只有明暗两种赚钱模式,实际上是明暗交织。很多区块链媒体都有资质分析、项目评级的业务,但是这个领域充满猫腻。“就一个白皮书几张纸你怎么评?大家都心知肚明,实际上就是你给十几万,我找个人随便写几篇文章评一下就算了。”李见说,大家都心照不宣,“我知道你在骗,你也知道我在骗,我也知道你知道我在骗。”
办会也是区块链媒体谋求暴利的方式。李见提到,办峰会赚钱的方式五花八门——卖展位、卖专家演讲、卖新闻稿。一个展位十五万,一个教授出场费几十万,一张合影五万,这都是李见亲身经历的事情。
刨除了各种成本,办一场峰会带来的收入是惊人的,纯利润经常可高达数百万。李见曾经亲手操办过一次在国外举办的区块链峰会,一场活动就赚了600万。“一个自媒体不到10个人,筹划2个月,赚了600万,这是什么概念?很多10个人的公司恐怕一年的流水都没有600万。”
在这个行业里,有影响力的头部自媒体很容易将流量变现,快讯、文章都能卖的出去。今年初,业内有传闻说一篇软文报价高达10万元。李见觉得这并不夸张,他点名说某区块链媒体不是一篇文章十万元,而是一条快讯就卖十万。更有豪放一点的项目方,嫌按篇付费麻烦,一次性付50万包年,“只要求以后有事帮忙随便发一下就行。”
不知名的小媒体也能活得很滋润,它们的生财之道就是写“黑稿“:写一篇质疑项目的文章发布在一个不知名的公众号上,就有人主动上门来协商删稿。“当然大家都是斯文人,不会直接说给钱删稿这么Low的事情。先是感谢对方对自己的监督,为了表示感谢,项目方表示会出一笔‘监督基金’,首期10万块,稿子删掉之后再给10万。算下来一篇文章就有20万收益。”
项目方花这么多钱买一篇稿子不心疼么?相比一个项目上亿的利润,李见认为,项目方根本不在乎花几十万“搞定“媒体。
而钱赚的太容易,区块链媒体就变得越来越浮躁,巅峰时期,国内有上千家区块链媒体。认真写报道的媒体没有几家,葛葛也慢慢发现,老板走着走着初心就变了,“最开始我们都是记者,后来就开始干商务、活动执行之类的活。”
批量死亡:90%以上的区块链媒体都会死
区块链媒体的命运与比特币的价格共振。
从年初的17000美元,到年中的7000美元,再到现在的3500美元上下,随着比特币价格双重腰斩之后,矿机厂商、交易所、项目方、风投、媒体,整个区块链产业的各个环节都开始崩塌。
回忆起来,谁也搞不清楚第一个区块链媒体的*发生在什么时候,当大家开始觉察的时候,趋势已经不可阻挡。
9月9日,金钱报停更;10月10日,虎尔财经App关停,这两家在春节期间宣布完成数千万元融资的区块链媒体存活不到一年就宣告死亡。
头部媒体目前还有力气感叹一下寒冬的严酷。金色财经创始人杜钧在朋友圈里称“金色财经每月亏损近300万”,另一边,火星财经创始人王峰也在朋友圈透露,火星财经从9月份就开始赔钱,如果不浪费,账面上的资金还能撑三年零一个月。
根据一份业内流传的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已经有接近80家知名的区块链媒体被封号、停更或者转型,而不知名的小媒体死的更加默默无闻。
(来源:三言财经)
“区块链媒体要么转型,要么死,没有第三条路。”这是李见最近和一些媒体行业的朋友聊天后得出的结论,他认为,90%以上的区块链媒体都会死,并且这个行业已经没有康复的可能,“大家对这件事情心照不宣,有的是默默的死,有的是挣扎一下死。”
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项目方和VC们没钱了”,某区块链媒体创始人冯一冬对全天候科技表示。
随着市场的走冷,“韭菜”越来越难割了。冯一冬感叹,“韭菜”们越来越精,传统的割法已经没有效果了,大家开始变着花样创新,从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首次虚拟货币发行)到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证券化代币发行)再到IEO(Initial Exchange Offerings,交易所发币),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新名词出来,“两个月没接触区块链,就看不懂了。”
同时,监管也如影随形。12月4日下午,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发布《关于防范以STO名义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提示》,称STO涉嫌非法金融活动,相关机构和个人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监管规定,立即停止关于STO的各类宣传培训、项目推介、融资交易等活动。
在行业里面隐秘流行了近一年的STO宣告终结。
投资机构们也不好过。姚洋认为,有时候也不是VC们不想投,是它们自己也没钱了,“这个行业周期就是三到五个月,很多投资机构在上半年已经把钱花完了,下半年形势不好已经募集不到钱了。”姚洋的区块链媒体之前拿了两轮融资,他很庆幸自己当初拿到的是法币而不是token(代币),很多媒体融资时拿的是token,现在币市太差了,根本换不到法币。
还勉强活着的区块链媒体也大多都在裁员,“现在的话题点不是说哪家媒体在裁员,而是哪家媒体没有裁员”,一个前区块链媒体人士透露,号称还能坚守三年的金色财经和火星财经都已经经历了大裁员。
对于裁员传闻,金色财经创始人杜均回应全天候科技称,“必须裁员啊,我们差不多从153人裁员到目前80,裁员50%。”
12月4日,火星财经创始人王峰在自己微信朋友圈称,把火星财经的办公室彻底开放出来做成联合办公空间,开放80个卡位,每个卡位大概3500元每月,要求年付。“说白了就是裁员完了办公室坐不满了,把剩下的工位拿出来卖钱,没有其他的原因。”冯一冬表示。
除了裁员之外,12月6日,火星财经王峰还在微博中表示,将组建专门开发和发行区块链游戏的“蓝火工作室”,火星财经会配合做垂直社区。
更多的区块链媒体则希望转型成为泛科技媒体,坚守到回暖的那一天。共享财经创始人史青伟对此并不看好,“(区块链媒体)本质是资本催熟的游戏,泡沫太大,破的也快,未来即便市场回暖,也不需要太多媒体。”
春天还会来吗?
随着一轮轮的*、裁员,经历过繁华的区块链媒体现在开始沉寂了许多,原来熙熙攘攘聚集起来的人群也都风吹云散了,很多人的生活又回到了原点。
李见之前所在的那家区块链媒体里70%的人都已经离场了。有人正在求职,打算重回传统财经媒体,有人和他一样,去了其它领域做了公关,而一些浑水摸鱼进来的人,也结束了在这里的生活,据说有的人已经回到工厂的流水线上。
但是对有些人来说,曾经烈火烹油般的繁华已经永久地改变了他们,他们很难再沉静下来,回到过去的生活。
李见说,自己也曾经有新闻理想,但不会再回归传统媒体了,见证了币圈的繁华,他表示还是想追求一些风口。他现在任职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日子也不好过,保守估计三季度利润相比一季度下降了80%,所以眼下这份工作他也不打算继续干下去了。李见说,自己正在投简历,希望下一份工作能找到一些在币圈牛市里赚到钱的土豪,跟着他们在区块链钱包、AI技术等风口上创业。
三个月之前,葛葛也跳槽到了一家韩国的区块链交易所,过上了另外一种生活,但是,能不能稳定下来她也说不准,“未来我觉得可能会自己创业,开一家服务区块链的公关公司。”
只有姚洋还坚守在区块链媒体领域,但是他也承认现状不太乐观,“只能说还没有死。”他还对区块链媒体春天再来抱有期望。
问题是春天什么时候会来呢?姚洋也不知道,但他认为,在春天来临之前,这个行业必须要解决很多问题。
在姚洋看来,区块链媒体最大的瓶颈就是区块链的市场太小了,关注人群非常小众。今年年初,火币网发布了一份报告称,区块链的全球关注人群不到3000万,而中国只有四、五百万的受众。姚洋认为,这两个数字就算从年初到年末翻一倍,也不过是6000万和1000万,相比之下,国内股市的开户人数早已经超过了一亿人。“行业还是太小,没有流动性,也缺乏新的用户,只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个行业才能发展起来。”他说。
另外姚洋觉得,区块链媒体应该变得更加开放,和外界有更多的互动。以前这个圈子太过封闭,都是自己和自己玩,导致圈子外的人觉得圈内的人太浮躁,圈内人觉得外面的人不懂这个行业,大家互相鄙视,互相不理解。
说到最后,监管还是避不开的话题。“这个市场上疯子太多了。”姚洋说,行业的监管也不可缺失,起码要让行业受到政府的认可,变成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行业。
(转自:全天候科技,作者:张吉龙,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姚洋、李见、冯一冬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