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警方通报女孩厕所内遭霸凌,事件10名违法行为人被处罚#
近日一段未成年人欺凌视频冲上热搜,校园霸凌给人带来的心理创伤,远比你我想象的要严重。
天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的包老师讲到,校园霸凌往往是从小事开始的然后一步一步升级。当孩子面对霸凌,不要觉得“小题大做”,而是亲自出面,了解情况,和老师、对方家长沟通,用成熟的方式解决问题。
校园欺凌一直都存在,当很多事件走入大众视野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被毁掉了一生。
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
学霸“陈琪琪”因校园欺凌,跳楼自*。
16岁少年遭7年校园暴力,捅死同学复仇获刑10年。
.......
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欺凌,正在发生。
校园霸凌给人带来的心理创伤,远比你我想象的要严重。
更多了解关注 圣安米悦心理咨询 公众号
2017年腾讯新闻做了一项校园欺凌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万6千名网友中,超过一半的人亲身遭遇过校园欺凌,24.2%的人曾欺凌过别人。
相比欺凌所造成的身体伤害,被欺凌者还有很多被忽视的心理伤害:
强烈的受挫感和孤独感。
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逃学。
自信心受挫,成绩下降。
社交上出现怯懦和退缩。
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焦虑,抑郁。
常常会感到恐惧,愤怒,悲伤,甚至出现轻生的行为。校园霸凌给人带来的心理创伤,远比你我想象的要严重。
可怕的是,即使脱离的被霸凌的环境,他们还是很难摆脱曾经的阴影。童年时所遭受的这些霸凌,其影响可能会从年少时一直持续到中年。
更多了解关注 圣安米悦心理咨询 公众号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发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童年时遭受的霸凌,其影响可能会从青春期和青年时期一直持续到中年。
此外,童年时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在45岁时会有更大的抑郁、焦虑和自*风险,50岁时认知功能也会表现较差。
也就是说,霸凌所造成的心理和认知影响在40年之后,仍然持续影响他们的生活。
相比起那些没有类似遭遇的同辈,曾经在童年时期遭受过霸凌的孩子不仅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更加不满意,并且对未来也更为悲观。
令人揪心的是,自*,也成为了青少年们对抗校园欺凌的方式之一。
更多了解关注 圣安米悦心理咨询 公众号
2018年,广西某中学的初一学生陈琪琪,从教学楼顶跳楼身亡。陈琪琪坠亡后,所留遗书、夹在作业本的字条以及课本上留下的只言片语,都把死因指向了校园欺凌。
2020年,新山中学一男生转学后遭遇欺凌,坠楼自*。
……
一、霸凌和被霸凌者,都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很多人对校园霸凌者和被霸凌者有着刻板印象,比如说,“小霸王”们通常身材高大、性格急躁、好胜心强;“受气包”们通常性格懦弱、成绩不好、长相和衣着普通等等。
这种刻板印象并非全无道理,但显然不能成为校园霸凌的终极解释,特点相似的人有很多,但并非人人都会参与霸凌或者被霸凌,最终的原因,还是和个人在家庭中的成长方式有关。
作家陈岚曾耗时400天进行田野调查,采访了15个真实个案,最后写出心理学著作《我们为什么被霸凌》。
书中的故事横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阶段,涵盖武力霸凌、流言霸凌、性别霸凌、群体霸凌等多种形式,但所有的霸凌事件,都指向了同一个根源——家庭教育。
热衷于校园霸凌的“小霸王”们,本身也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
央视曾经对网上流传的校园霸凌视频进行分析,还采访过一些当事人,结果发现:校园霸凌的施暴者们,大都很喜欢控制和操纵别人的感觉。
而这源于这样的一个童年关系模式:强大的可以控制弱小的。
正常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充当的是支持和抚慰的角色,帮助孩子成长;但某些病态的亲子关系中,父母充当的是控制和支配的角色。
从小就在被控制和欺凌中长大的孩子,等到自己找到一个更弱小的对象时,就很自然地将父母对待自己的模式投射出去,用欺凌别人营造一种“我变强了”的假象,以获得虚幻的安全感。
这种来自父母的控制可以表现为身体控制(如棍棒教育、军事化管理),也可以表现为精神控制(如用亲情裹挟孩子“听话”、语言打压、冷暴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