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配图:清朝知府参考图
相传有一年,云南一知府大人一行人来到大理查德访寻宝,当地百姓纷纷将各自精选的贡品陈列在路旁。其中有个老人在摊位面前摆放了一块褐色石头。这位知府大人看到之时,非常生气便对手下说道:“何人摆放这个毫无价值的破石头?莫非是存心羞辱本官?”随行衙役便将老人关进牢里。
次年,这位知府大人又来寻宝,再一次看到一个中年人摆出了那块石头。知府怒不可遏,便吩咐来人将中年人两只手打折了,令他今后搬不动石头。
九州配图:玉石原石
第三年,这位知府大人又来到了查德访,结果他又看见了那块石头,一个和前一年年纪相仿的中年男子站在摊位前。这下子知府大人可真是火冒三丈了,怒说:“这家人尽如此羞辱于本官,把那个人打入死牢,秋后一并问斩。”中年男子赶忙跪下求饶说道:“大人饶命!大人饶命!请给小民一年时间,小民到时必定把它雕刻成一个稀世珍品,管保大人满意;若是不成,到时候再*小民也不迟啊。”知府大人听了这番话后,暂且饶了他,并命他速速回去雕刻。
九州配图:翠玉白菜雕琢过程示意图
一年后,知府大人又来到此地,在那石头主人面前,赫然发现了一颗栩栩如生、令人惊案叫绝的“翠玉白菜”!才知道原来这颗褐色的石头确实是一块宝石,内藏着青白相间的翠玉,而石头的主人一家均是玉匠高人。云南知府连忙向他赔不是,也取得了玉匠的宽恕。而这颗“翠玉白菜”,后来便被这位知府大人进献给了朝廷大员,此后便有前文的陪嫁故事。
关于翠玉白菜的身世的说法,众说纷纭,难以考证。本节的这一传说也仅仅是有趣而美妙的传说而已,不可作数。
翠玉白菜的艺术、历史价值介绍完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之后,我们言归正传,将目光拉回到“翠玉白菜”本身之上。
关于翠玉白菜的艺术价值,据台北故宫有关人士的说法,至少可值一亿元(人民币)。但作为国宝级文物,毕竟不在流通之列,其价值难以具体估算。然而,对于这样重量级的文物瑰宝而言,我们衡量其价值之时,除了考虑其材料价值和艺术价值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身上所赋予的历史文化价值。毕竟,在文物界,即便是同一样物件,历史上“是谁把玩过的”也非常重要。
因此,对于台北故宫的这颗翠玉白菜,若要评估其价值,我们至少要从材质、工艺、巧思、历史文化、知名度等五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方显公允。
- 材质: ★ ★ ★ ☆ ☆
从这块玉的原材料上来看,实际上它算不得“顶好”,不仅尺寸不算大块,而且绿、白的分布也并不均匀,还有杂质。整体上颜色带灰,也不是十分纯净,透明度一般。
综合评定三颗星。
- 工艺: ★ ★ ★ ★ ☆
单纯从雕刻工艺上来说,虽然在现存的五棵翠玉白菜之中,台北故宫的这颗白菜的雕工已经算是最精细的,整体外形上与真实的白菜的相似度也最高,尤其是两只小虫的雕琢也非常的逼真生动,但其实根据玉学专家们的评价,翠玉白菜的雕琢工艺水平并能代表清代玉石工艺的最高水平。在同时期的作品中,就有超越于它的名作,例如北京故宫里的大禹治水玉山子。
九州配图:大禹治水玉山子(局部)
综合评定四颗星。
- 巧思: ★ ★ ★ ★ ★
虽然材质算不得顶级,雕刻工艺也算不得同时期最高水平,但这颗翠玉白菜的妙处主要体现在了玉匠的因材施刻的“巧思”上。原石中的灰白部分被雕刻成了菜帮,一端翠绿的部分则雕刻成了菜叶,而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与此同时,石头上带黄色的翡,也极其巧妙的雕刻成了两只黄色小息、栩栩如生的螽斯虫。玉匠的“巧思”做出了画龙点睛的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