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上午8时,南通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初期运营,南通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自此,江苏、长三角多了一座“地铁”城市。在南通之前,江苏已有5座城市开通地铁,最早的是2005年开通运营的南京地铁一号线,2012年以来,苏州、无锡、常州和徐州先后开通首条地铁。此外,镇江比较特殊,2021年底开通运营的南京地铁S6号线,又称宁句城际,作为由南京地铁“延伸”出来的江苏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路,其连接着南京与镇江句容,且该线路由南京地铁集团在车厢内统一行使执法权,但并未在镇江市区运营。据统计,此前长三角地区拥有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已有十余座,包括上海、杭州、温州、合肥等地。
南通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线路总长39.182千米,总投资272个亿,起自通州区平潮镇,止于南通开发区振兴路站,站点覆盖通州区、崇川区、南通开发区、创新区等中心城区,共设地下车站28座,全线贯穿通城南北向发展轴,为南通市城市轨道交通的主干线路。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后全天运行时间为6:00—22:00(具体时间以车站信息为准),全天分高峰、平峰、低峰三个状态,工作日高峰行车间隔6分50秒,夜间低峰最大间隔14分50秒。
1号线一期工程是南通城市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施工管理运营最复杂的基础设施工程。2014年8月,《南通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4—2020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南通成为江苏第6个、全国第37个获批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三年多后,1号线一期工程自2017年12月18日开工建设,至今已历时近5年,也难怪有南通市民翘首以待这条地铁的同时,也不时反映地铁开通时间一再推迟。
“难”是其关键词之一。“我们在地铁建设方面的经验不是很够,这都对我们的工程组织提出了较大挑战。”南通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智介绍,南通地处长江冲积平原,为富水砂层地质条件,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当地有个形象的比喻,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进行盾构施工,就像在软豆腐里“打洞”,尤其是南通老城区建筑物的基础相对薄弱,施工风险更大。其中,南通广播电视塔作为南通的标志性建筑,紧邻1、2号线换乘站和平桥站,因其建设年代较早、基础较浅,对电视塔的保护成了必须攻克的难点,为此南通多次召开专家会,逐一解决工程中的问题。比如在对电视塔加固保护时,南通在江苏轨道交通工程中首次尝试使用锚杆静压钢管桩,托换电视塔桩基,有效解决电视塔长期存在的沉降和倾斜风险。就连南通修建地铁的盾构机也需跨过“长江天堑”,通过通沙汽渡运到南通。此外,数据显示,1号线一期工程混凝土使用量达246.5万方,换算成标准足球场大小的面积,高度可达513米,堆起来有5个狼山那么高。
除了南通,近一年内,长三角已新诞生了两座拥有轨道交通的城市。去年11月3日,安徽芜湖轨道交通1号线正式开通运营,这是全国首个全自动运行跨座式单轨;今年4月底,绍兴地铁1号线主线开通运行,与去年已开通的1号线柯桥段贯通运营,绍兴人从主城区可直接乘坐地铁到杭州。以芜湖为例,2016年芜湖轨道交通项目一期工程获国务院批准,芜湖成为中西部首个获得城市轨道交通批复的非省会城市。按照当时的要求,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GDP及财政收入的“底线”分别是1000亿元、100亿元。2018年,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其中提出,申报建设地铁的城市,要求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申报建设轻轨的城市,需要GDP1500亿以上、市区人口15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以上。随着门槛的大幅度提升,自2016年芜湖、绍兴、洛阳拿到轨道交通建设末班车的“入场券”后,至今没有新发布任何一个城市首轮城市轨道交通获批的信息。
接下来,国家发改委还将进一步细化城市轨道交通的审批条件,不受理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建设规划;并且规定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提高、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短期内长三角或难再有新的“地铁”城市出现。此外,根据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批复同意的规划,南通轨交远景规划8条线,先期建设1号线一期工程和2号线一期工程,搭建起城市轨交基本骨架。2020年7月,南通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南通市崇川区、港闸区,设立新的南通市崇川区;撤销县级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由此南通市辖区常住人口突破300万。去年,“万亿城市”南通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710.2亿元。不难看出,客流量等硬性指标将成为南通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胜负手”。好消息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红利在南通加速释放,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南通首次呈现人口净流入,至2020年末,南通人口净流入16.61万人,同时今年起,南通正推动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集聚,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力争到2025年末,南通年轻常住人口年均净增不少于4.2万。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陈抒怡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任俊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