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国产大飞机C919 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得民航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将于2022 年12 月向东航交付首架飞机。这是中国航空史的又一里程碑,必将激发更多人飞上蓝天的豪情和爱国热情。飞行,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件神秘而刺激的事情,但对于以飞行为工作的机长、飞行员来说,飞行又是怎样的体验呢?大皖新闻记者日前采访了多名机长、飞行员,听听他们的“飞行故事”。
孙大振:“五星机长”等来子承父业
9月26日,MU6410(湛江—合肥)航班平稳降落在合肥新桥机场,东航安徽分公司“五星机长”孙大振安全完成退休前的最后一班任务,为飞行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事飞行41 年来,孙大振安全飞行23600 小时,相当于来回月球20 次。他是中国东航第一批“五星机长”,也是中国民航安全飞行金质奖章获得者。这是对“五星机长”荣誉最有力的诠释。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儿子孙浩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开启逐梦蓝天之旅。
孙大振(前排中)是安徽首批飞行员。
“万里挑一”成为飞行员
1962 年出生的孙大振是湖南常德人。1979 年,孙大振离开家乡参加空军招飞,经过层层选拔后进入空军第十四航空学校(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学习。在这里他经过了严格的军事素质和体能训练以及文化理论学习,之后顺利进入四川广汉飞行学院学习飞行驾驶,开始飞行生涯。
“那时候的学习和培养真是万里挑一,国家非常缺飞行员,我们都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孙大振说。1982 年孙大振被分配到安徽民航第14 飞行大队从事运输机——伊尔14 的商业运输飞行。41 年的飞行生涯,他飞过运5、伊尔14、安—24、运7、MD80、MD82、MD90、空客A320/321 等机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与强大。
孙大振是安徽首批飞行员,也是最早的运输机驾驶员之一,多年的磨练使他在飞行技术上达到了最高等级。“ 在飞运输机的这些年,磨练的我的性格,考验了我的技术,后来飞其他机型时非常顺利。”孙大振说,10 年的专业飞行练就他一身过硬的本领,也为之后改装其它机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孙大振还是东航安徽分公司最早执飞地区航线的飞行员兼飞报务员之一。飞行生涯中,孙大振还执行过非洲某国政要的专机任务,在西安阎良进行过运7飞机的试飞任务。
“五星机长”是对他的肯定
成为一名“五星机长”,孙大振倍感荣耀。专业、严谨、责任、安全……这些关键词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上,在从事飞行的每一分每一秒里,他都践行着对生命和安全的至高承诺。孙大振说,在东航,“五星机长”需要在成为责任机长后,安全飞行4000 小时,累计安全飞行13000小时。在他看来,这是对机长飞行履历的有力肯定。
每次航班起飞前,孙大振都和机组成员开准备会,认真研究航行的天气数据、航路数据等,明确注意事项,做好提前预案。在航班任务上,孙大振总是无条件服从安排。无论是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执飞的早航班,还是航班延误至深夜才落地,他从不叫苦叫累。在抗击疫情的执飞任务和慈善扶贫的爱心活动中,他总是带头冲在前面,“作为一名党员,这些都是应该做的。”
经孙大振带教过的飞行员不计其数,为安徽民航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飞行员。回顾自己的飞行生涯,孙大振说,他在前20 多年主攻飞行,坚守“安全第一”的信念底线;在后20多年从事安全管理,探索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孙大振说,自己亲身见证了中国民航的快速发展壮大,也为民航的安全运行、安全监管工作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已经退休了,但他仍挂念着祖国的飞行事业,对于国产大飞机的试飞他也非常关注。“未来,随着C919、C929国产大飞机的到来,中国将真正走上民航强国之路。”
子承父业走上飞行之路
9 月26 日这天,对孙大振来说意义非凡,他不仅完成了告别飞行,儿子孙浩也在龙江航空开始第一次飞行,继承了他的飞行事业。父亲是飞行员,母亲是安徽民航第一批乘务员,生长于民航家庭的孙浩,从小耳濡目染,心中早早就埋下了冲上云霄的种子。但是,在成为一名飞行员的道路上,孙浩并不是一帆风顺。
孙浩曾经因为轻微近视而没有招飞成功。在进入民航系统工作后,每每在机坪上看见银装铁翼的大家伙们,他总是心动不已。2018 年,孙浩浏览新闻偶然发现招飞视力标准放宽了,他的150 度近视满足视力标准,于是有了再次尝试招飞的冲动。怀着忐忑的心情,他顺利通过了招飞体检,成为龙江航空的一员,父亲孙大振特别为他感到开心。
从孙浩记事开始,父亲就一直忙于飞行事业,常年奔波在外,父子之间的交流并不多。“自我走上学飞这条路后,我和父亲之间的交谈变多了,飞行似乎成为一条新的纽带,将我和父亲紧紧地连接在一起。”
李钰凌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戴海蒙:飞行不再是充满浪漫的字眼
蓝天白云,四海翱翔。这是很多人对于飞行员生活的幻想。但对于飞行轨迹遍布国内外,还获得民航西南地区“青年岗位能手”“抗疫先锋”等称号的安徽籍机长戴海蒙来说,飞行意味着谨慎、安全和责任,“必须一丝不苟,很多时候无暇去浪漫。”
《舒克与贝塔》引发飞行梦
戴海蒙今年32 岁,家乡在六安,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戴海蒙2012 年参加工作,目前是西部航空的一名机长。
“小时候第一次接触飞机,可能是通过动画片《舒克与贝塔》吧,让我从小就怀有飞向蓝天的梦想。”因为六安没有机场,戴海蒙从小到大也没有接触过飞行员,“所以小时候一直觉得飞行员是个很神秘、很遥远的职业。”
戴海蒙上了大学,才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坐飞机,我还有点紧张。”上了大学之后,戴海蒙进入了航空这个专业领域,“飞行员这个职业,就从神秘莫测变得比较熟悉了。”在大学里,戴海蒙学的是空中管理专业,毕业以后成为一名空中交通管制员,指挥飞机飞行。
2013 年,一次机缘巧合,戴海蒙参加招飞体检并通过测试,被西部航空录取,去美国的一家航校学习飞行技术。2015 年,他学成回国,来到西部航空当了一名飞行员。“飞行驾驶总体上需要四个方面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都得达标。”回忆起学习飞行的经历,戴海蒙说,除了驾驶术外,还需要学习气象、空气动力、飞机系统、领航学、无线电、飞行仪表、风险管理等课程。
“飞行并不简单,但是只要付出时间与努力,是可以实现自己飞行梦想的。”戴海蒙最难忘的瞬间是在结束私照考试,走下飞机,听到FAA 考官对他说:“恭喜你,你现在正式成为一名飞行员,而我是你的第一名乘客。”
一个月飞行里程可绕地球一圈
第一次驾驶飞机,是什么感受?对戴海蒙来说,是兴奋多于紧张。“记得我第一次单飞的时候,凌晨3 点钟就起来,查阅当日的气象资料、重要航行电报,填写飞行计划,检查飞机……真正上飞机已经7点了。”戴海蒙说,一次飞行可能只有两个小时,但是飞行前准备的时间,要远远多于飞行时间。
2014 年拿到了飞行执照后,戴海蒙从驾驶航校的教练机到操控空客A320,他也从一名飞行学员,成长为副驾驶,又在今年5 月荣升机长。8 年时间里,按照地球赤道周长4 万公里来算,有时一个月的飞行里程可以绕地球一圈。他驾驶过单发螺旋桨、双发螺旋桨、双发涡轮喷气式等多种类型的飞机,“小飞机偏向于基本驾驶技术,而大飞机则看重对驾驶舱的管理。”
戴海蒙说,飞行员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态度也非常重要,“就是你的责任感,你的日常作风,这一点很重要。”戴海蒙举了在美国航校时一次地面课的例子,“有一个同学迟到了,进门后就想回到座位上。但地面教员说你先别坐,问这位同学你先回头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那个学生就很迷茫,说回头就看到教室的墙。然后教员说‘不对’,你再回头。最后教员才说,身为一名飞行员,每次回头应该看到的是身后的旅客,飞行员的任何行为,影响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你身后的100 多名旅客及其家人。”
这次课给了戴海蒙很深的印象,“作为飞行员,你做任何决定之前,都要想到身后的旅客,我们要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
把家收拾得和驾驶舱一样整洁
戴海蒙说,当自己穿上这身飞行制服时,就意识到飞行不再是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字眼,“飞行,当有使命感,要肩负责任。”
所以,戴海蒙非常注意细节,制服永远干净整洁,形象也是一丝不苟,“如果形象邋遢,乘客就会对你不放心,这体现出一种责任感,要让人放心。”他在家养成了严谨爱整洁的习惯,“家里我都会收拾得非常整洁,就像驾驶舱一样。因为如果杂乱无章的话,遇到紧急情况,你是不可能有清晰的思维去处理的。”
闲暇时间,戴海蒙喜欢运动,“露营、骑自行车,都很喜欢,游泳、网球也经常练。”大部分业余时间,戴海蒙都用来锻炼身体,“因为作为飞行员,身体素质至关重要。”由于外语优异,他获得了民航局英语考官的认证,同时也被公司委任为外籍飞行员机队的技术助理。
即使走过了八千里路云和月,家乡却只有一个。随着西部航空在合肥成立了基地,戴海蒙也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为家乡父老乡亲服务。“希望西部航空能在安徽开拓更多的航线,我也会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更多的父老乡亲可以乘坐我执飞的航班,安全、舒适地到达每一个目的地。”
对于有志成为飞行员的年轻人,戴海蒙想送给他们一段达芬奇的话,“一旦你学会飞行,你将永远会在地上行走时凝望天空,因为那是你曾到达的地方,也是你恒久不变的故乡。”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万东:不断飞往更高更远的蓝天
万东,是一名90 后飞行员。从考入航校到成为飞行员,他展开腾飞的翅膀实现遨游蓝天的梦想;从普通飞行员到飞行示范组组长,他兢兢业业,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功底即将荣升机长;他还热心公益,连续多年参加“爱心送考”……从业6 年来,他获评东航安徽分公司优秀党员、先进个人、“贡献之星”等多项荣誉,秉承“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的人生信条,不断飞往更高更远的蓝天。
校招入选开启蓝天梦
今年28 岁的万东,出生于芜湖。说起自己和飞机的不解之缘,他笑言,“哪个男孩能拒绝大型机械的魅力呢?飞机作为工业皇冠,更是熠熠发光,孩童时代每每听到飞机飞过,总是要抬头看一眼。”高二那年,万东看到教室墙上张贴的东航招生简章时,喜出望外地和好朋友一起报名,经过两轮体检和面试等环节,最后他以同批第一名的成绩成功进入了东航,开始追逐飞行梦想。
2012 年,万东进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学习。“学习分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两部分。”万东说,经过一年半的理论学习后,他被分配到洛阳分院进行飞行技术训练。万东至今仍记得第一次操纵飞机的感受。“我记得主轮接地的那一瞬间,浑身颤抖了一下,喜悦、兴奋、激动瞬间灌注全身。”万东说,由于驾驶民航大飞机与航校的教练机有很大不同,所以回到公司后还需要经过将近半年的理论学习、模拟机训练等,考核合格以后才能参与飞行。
在万东看来,成为一名飞行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首先对身体素质要求很高,视力也需要达标,这是铁门槛。其次,要具备学习能力,不只是书本的学习,‘小镇做题家’是不行的,还要对新事物、新理念善于接受和思考。”
飞行员没有捷径可走
飞行员这个职业至今仍保持着传统的“传帮带”习惯,即由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对新人进行口耳相传的指导,这样的“师父徒弟”“学长学弟”关系会维持很长时间,所以飞行员之间感情比较深厚。
万东的师父是东航安徽分公司飞行部总经理姜俊。“师父在航班上教我飞行技术,生活中教我为人处世,学习中教我精益求精。”万东说,在飞行员成长的几个关键阶段,都是师父耐心教导,一步步帮助他提升。
“其实,飞行员的工作并不神秘,每天只要按照任务认认真真把航班飞好。我们的责任就是做好每一次起飞和降落,保证旅客的安全。”万东告诉记者,目前他共飞行了4354 小时,起降1660次。“飞行员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扎扎实实地用飞行时间一点一滴累积经验。”
飞行是一场高消耗活动
“成为一名飞行员,既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又要具备智慧的头脑,还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正面的心态。”万东说,飞行员需要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严谨的作风、过硬的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时刻把旅客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今年8 月的一天,在执飞赴昆明航班起飞准备阶段,万东突然接到通知有旅客突发昏厥失去意识。他立即报告空管申请滑回跑道,机组乘务员通知相关医疗部门,由于救治及时,旅客转危为安。“针对旅客突发疾病的情况,每两年我们会做一次机组五项能力的训练,所以处置起来有条不紊。”万东说。
在旁人看来,飞行员经常与蓝天白云作伴,可以俯瞰很多美景,但是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精神集中,在高消耗的飞行班次后,飞行员也常会感到身心疲惫。“飞最早的航班可能需要凌晨三四点起床,遇到航班延误也可能半夜才能落地。”万东说,作息不规律是家常便饭,但他会尽量保证自己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平时经常锻炼,去健身房撸铁,还喜欢玩滑板和攀岩,“算是一个运动达人。”
对于未来的规划,万东说依旧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前走。“如果顺利的话,明年将正式转为机长,我也在为此努力着。”万东说。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