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团伙作案现场。 杭州检察 供图
在涉案金额达2.7亿元的制售伪劣成品油案中,主犯张明(化名)曾是一名公职人员,因挪用公款获刑一年六个月,并被开除公职。2017年出狱后,张明摇身一变成为多家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外声称一年赚2亿多元。
案发后,面对检察官的讯问,张明始终保持沉默,拒不认罪。面对“零口供”困局,检察官另辟蹊径,通过“大数据”还原真相。
让数据开口“说话”
2017年,张明在多个偏远地点放置油罐充当油库,以能源科技公司、加油点等名义从多地购买导热油、工业白油等油品,疑似混油后冒充国家标准车用柴油对外销售。
针对这一现象,行政执法部门在2019年就对其开展专项整治,却扑了一场空。2020年,公安机关周密布网,终于从张明处查扣未销售油品400余吨,从二级经销商处查扣油品10余吨,这些被查扣油品的平均硫含量远超标准值的16倍,但货值不过100余万元。
现场查扣的电子账目有销售金额、数量、时间,唯独没有销售类目,只有一个“油”字,指向不明。检察官认为这电子账目背后还有猫腻。
最终,9部手机记载的127.9G、824万条微信聊天记录,在技术部门支持下被成功复原。曾经被销毁的电子证据清楚显示着联络上家采购、拉拢下家销售、指使送油工逃避检查、腐蚀公职人员等往来细节,这些证据真实客观再现了制假售假的全过程。
同时,检察机关还委托审计机关统计购销发票不一致的异常现象,并筛选、整理出电子账目中记载的销售价格,通过补充调取中石化公司同期柴油的批发价格,检察官发现电子账目记载的销售价远低于批发价,印证了低价销售的油品系伪劣柴油。
案件庭审现场。 杭州检察 供图
至此,检察官架构出了完整证据体系,将张明的销售金额从2000万元大幅提升至2.7亿元。
揪出“漏网之鱼”
如此大的生意,并非张明一人所为。检察官在办案过程中重点关注到了戴君(化名)这个前*。
戴君实际运营着一家货运公司,旗下有几辆载重货车,2017年5月开始在张明处购买柴油,两人逐渐相识。张明称自己受过刑事处罚无法担任公司法人,便提议与戴君合作开公司,由戴君担任公司法人。
两个月后,戴君投资30万元入股,占10%股份。2020年2月,戴君撤股,当年10月落网,又因当时在案证据不足以印证,她没有被报捕,而是取保在外。
面对检察官的讯问,戴君辩称自己只是打杂的。对此检察官行使自行补充侦查权,第一时间补强22份相关证人证言。环环相扣的言词证据为戴君全面翻供后仍能顺利定罪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5月,检察机关对戴君追加逮捕,认定其参与的销售金额为2.4亿元。两名主犯被绳之以法的同时,剩余涉及供应、运输等多个环节的员工和下游经销商等10余名涉案人员均受到依法处理。该生产、销售伪劣成品油案犯罪集团被一网打尽。
守护公共利益 深挖“保护伞”
燃油不达标势必会加重空气污染。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伪劣柴油硫超标问题,刑事检察官将相关线索移送公益诉讼部门,并委托浙江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对生产、销售伪劣柴油造成环境污染的损害,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鉴定评估。
结论显示,该行为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对公众身体健康及动植物、建筑物等造成一定程度损害,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2021年5月26日,杭州市人民检察院对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2022年5月16日,张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1.3亿元;戴君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1000万元。
为何该犯罪团伙盘踞多年未被发现,专项整治全面扑空?检察官全面审查梳理相关证据材料发现,张明依靠深厚的人脉资源实际控制多个非法油库、民营加油站,长期从事违法行当。每次遇到检查总有人通风报信、从中周旋。检察机关随之发现4条职务犯罪线索,3名公职人员相继被依法查处。(郭其钰 金晶)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