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哪个县最发达,寿光为什么比市区富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18 15:38:48

在我们山东有几个梗,估计很多人听说过,叫“山东济南、中国青岛、世界潍坊、宇宙寿光”。

前两句其实是对青岛“意图与山东划清界限”的揶揄,第三句是对潍坊“世界风筝之都”的恶搞,这最后一句是因为寿光的蔬菜种子曾经坐着飞船在太空飞了一圈,好事者为了搞笑补了这么个说法。

虽是玩笑,但一提起寿光这一小小的县级市在全国蔬菜市场的神圣地位,搞农业的都得上个香。寿光现在是全国的菜篮子,国务院钦定的“中国蔬菜之乡”,甚至还出现了个“寿光指数”,通过这个指数可以预判全国各种蔬菜的产量和价格走势。去年疫情爆发,半个月的时间,寿光向武汉运了9000吨的菜,而且竟然没耽误给全国送菜,这才让全国人民真正认识到寿光到底有多硬核。

寿光哪个县最发达,寿光为什么比市区富裕(1)

尽管如此,大多数人还是没有认识到寿光对于中国农业的意义:不夸张地说,寿光的崛起改变了中国农业的进程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人的菜篮子和餐盘子。

寿光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的?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了,全国的农民都跑寿光去学习,但没有一个地方能取代寿光?

寿光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农业就比较发达。成书于北魏的《齐民要术》是中国最早的完整农书,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它的作者贾思勰就是寿光人(古为青州益都),在书中贾思勰也记述了1500年前寿光的蔬菜种类、养殖技术等诸多内容。可以这么说,这本农业巨著对寿光人的品性以及城市的发展方向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不过物是人非,进入现代以来寿光在农业上并不突出,远不如栖霞(苹果)、莱阳(梨)、章丘(大葱)等山东其他地方出名。没有拳头农产品,结构也非常单一,1962年全县一共153万亩耕地,120万亩种的是粮食,经济作物10.5万亩,蔬菜更是可怜,到1978年也只有8万亩,就这点还是老乡在自家院子和自留地种的,好歹是把种菜的手艺保住了,但完全看不到未来蔬菜帝国的样子。其实这不奇怪,“以粮为纲”的时代,填饱肚子才是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后联产承保责任开始实行,这为寿光带来了转机。为了让农民富裕起来,县里决定把蔬菜种植业作为寿光发展的突破口。一是老祖宗赏饭吃,传下了手艺;二是种植蔬菜的收入比种粮食多很多;而且老百姓生活好了以后对蔬菜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也好。

于是从1978年开始,寿光逐渐扩大了蔬菜的种植面积,还丰富了蔬菜的品种,告别了过去大白菜、大葱、大萝卜等老三样,一下子扩大到30多种。

要说寿光人就是有种菜的天赋,83年时全县的蔬菜产量已经达到了9亿斤,农民的钱袋子开始鼓起来,但新问题又出现了,产这么多卖不出去了,当年5万吨菜烂在地里,把菜农心疼地哇哇叫。

知识点来了啊,寿光为了解决流通问题,迈出了关键一步:县里顶着“姓资还是姓社”的压力,花了5万元建立了寿光最早的蔬菜批发市场,解决了销路问题。寿光的蔬菜市场之所以能起来,还要感谢一个贵人——胜利油田。胜利油田作为一个巨无霸企业,对蔬菜的需求是天量,在寿光蔬菜起步最艰难的时候拉了寿光一把,这就吸引了大批菜农前往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规模效应慢慢就出来了,寿光市统一规划,一口气又在各个乡镇和城区扩展了十几个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了以寿光蔬菜批发市场为核心的销售网络,一下子解决了销售渠道问题。

这可不得了,市场经济以渠道为王,公司里都是销售拿的钱最多,互联网以电商平台赚得最狠,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建立了销售渠道,一个行业规模才能扩大,才能产业化。之前有网友跟我说,当年来我们崂山旅游的时候在景区门口买了几个杏吃了,说味道绝了,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发展成产业?要想发展成为产业,得有规模,而规模的前提是要有销路,我们崂山前几年也有种植西红柿和蘑菇等蔬菜的,没几年都撤摊了,有一部分也是这个原因,你卖不出去啊,要不然为什么跑到景区门口蹲着?

没有后顾之忧之后,寿光的潜力一下子爆发出来,蔬菜种植面积从84年的24万亩增长到89年的36万亩。

尝到了甜头的寿光菜农积极性是彻底调动起来了,但又遇到新的烦心事,那时种的都是当季蔬菜,竞争大菜价比较低不说,一到了秋冬季,农民瞅着自家光秃秃的地就难受,这地荒着就相当于在扔钱,于是寿光人开始尝试种植反季节蔬菜。寿光农民自己发明了一些用烧煤炉来加热的“土温室”,也算是今天设施农业的雏形了,一口气建了5万个。

但是效果不咋好,烧煤成本高不说,烟熏火燎地对蔬菜的品质也有影响,而且取暖效果不算太好,上市的时间还是太晚。为了解决这个事,三元朱村的党支部*王乐义88、89年两年时间跑了6个省,但没一个能符合寿光的实际情况。

事情也巧,辽宁瓦房店一个叫韩永山的农民发明了一种日光大棚,不用烧煤冬天也能保证大棚内的温度,时任县委*的王伯祥听说了这个事,立刻派王乐义去那考察一下看看真假。王乐义去了之后一看,发现这东西不是瞎吹,真管用,立马想请韩师傅出山去寿光指导一下工作,不过韩师傅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据说连姐夫也不教,传授毕生功法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寿光哪个县最发达,寿光为什么比市区富裕(2)

我们的日光大棚,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技术,用阳光就能让温度达到23度以上

但这个农业大县敏锐地认识到冬暖式大棚的巨大价值,于是县委决定不管花多大代价,韩师傅一定要请来,一番研究之后,寿光开出了一个让韩师傅无法拒绝的价码:聘请韩为寿光政府蔬菜技术顾问,晋升他为农艺师,专门配给他一辆挂001牌的吉普车,奖励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子,再给8万元的奖金,韩师傅一家四口全部“农转非”。

要知道那可是1989年,县委*一个月工资才107块钱,出个万元户都得挂大红花在村里游行的年代,县里80%的干部配偶还是农村户口,这个条件是个人都拒绝不了,于是韩师傅来到了寿光并把自己的技术倾囊相授。

但是你肯教,别人不一定学啊。寿光的菜农刚听到这个技术打死都不相信,不烧煤还能保暖增温,可做梦去吧,更何况盖一个大棚要6000多,那时候农民才挣几个钱,掏100元出来手都哆嗦,所以一开始没一个响应的。

这个时候县委*王伯祥提出来,让党员先带头搞它一年实验一下,一切损失“我顶着”,这样一来,三元朱村的党支部*王乐义率领17名党员砍了玉米建了17个冬暖式大棚,搞成了,平均每个大棚亩收入能达到2—3万元,一次性造了17个“双万元户”。

一看成了,于是王乐义在县里的支持下,开始向全县推广冬暖式大棚,在县里刮起了一场“白色革命”,县里利用贷款3年时间建起了3万多个大棚,平均农户一年有2万的收入。

寿光哪个县最发达,寿光为什么比市区富裕(3)

寿光的蔬菜大棚规模已经跟荷兰差不多了

知识点来了啊,冬暖大棚的普及是寿光蔬菜制霸全国的另外一个关键一步,探求真理的决心,敢为天下先的魄力让寿光首先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的大规模种植,占了先机的寿光一下甩开其他地方几个身位,从此一骑绝尘。

冬暖式大棚的出现意义重大:首先它改变了中国人的菜篮子和餐盘子,我记得我小时候冬天吃饭的时候,翻来覆去就3个菜,白菜、土豆、萝卜,一冬下来吃得都想吐。可是从90年代初开始,全国尤其是北方人餐桌上的蔬菜品种突然增加了,红彤彤的西红柿,顶花带刺的黄瓜、洋葱茄子什么的都有了,连水果和鲜花也慢慢多了起来。这就是从80年代末持续到90年代中期的“菜篮子工程”,一举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现在的00后已经习以为常了,可在当时,“菜篮子工程”对老百姓生活的改善是实打实的,幸福指数噌噌地涨。

一步走对步步赢,占住先机的寿光这时候优势就体现出来了,1996年“寿光—北京”蔬菜绿色通道开通了,北京1/3的蔬菜是由寿光供给的。除了北京,寿光还在其他城市建立起了销售网络,这样一来寿光原本的蔬菜流通地位进一步加强,竟然成了北方蔬菜的集散地。举个例子,内蒙古乌兰察布旗国内最大的土豆产区,距北京不到400公里,但这里的大批土豆得先绕到800多公里外的寿光后才能进京,为啥?

出货快呗。

也就是这个时候,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地位算是彻底立住了,还一定程度上赢得了全国蔬菜的定价权,而且经过几十年的技术改进和发展,寿光也成为了全国农业从业人员的圣地,这个月我们青岛这边遭到了有史以来罕见的低温,最冷零下15度,我们农场的草莓大棚里晚上气温骤降,导致草莓出现了早熟果小畸形果等问题,要不是疫情的缘故,我们早就*到寿光取经去了。

寿光哪个县最发达,寿光为什么比市区富裕(4)

我们农场的草莓种植遇到了点问题,现在农业是非常复杂的,各个环节都要保证

但吃定全国的寿光并不满足,寿光开始把“蔬菜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展到海外。可这一步很难,因为加入WTO之后,为了保护本国农业,像日本欧洲等国家用农残指标建立起了一个“绿色壁垒”,想要进入绝非易事。

寿光的举措是规范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并建立起包括农残监测站、检测卡、检测仪在内的全方位农残检测体系,并开始着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于是艰难地打开了国际市场销路,到今天已经在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建立起销售渠道,以至于如今流行一个说法:山东寿光与美国加利福尼亚、荷兰兰辛格兰、西班牙阿尔梅里亚并称全球四大蔬菜基地。

寿光哪个县最发达,寿光为什么比市区富裕(5)

寿光蔬菜博览会

正因寿光在国际上的名头越来越响,一大批国际农业巨头比如先正达开始和寿光合作,比如共同研究高端农业技术和优良种,国内外80%左右的蔬菜种子公司在寿光都有业务。现在寿光建有育苗场300多座,年育苗量达16亿株,完成了从蔬菜集散地到种苗集散地的升级,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从山东大批量购买种苗,搞育苗要比单纯的种植利润大的多。

另外,凭借着自己的优势地位,寿光全市还搞起了农产品深加工,向海内外出售高端农产品。

寿光的崛起,对中国农业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转变到了现代农业。

中国的7000多年的农业历史太漫长了,以至于给人一种强大的思维惯性——农业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营生,就是种地。

其实从寿光的发展可以看出,以设施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已经从土地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它融合了物流仓储、机械制造、化工、育种、金融与零售服务等多种行业,尤其对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种地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小,田间地头、村头村尾已经不再是农业的主旋律,农业技术越来越高端,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大。很多人之所以感受不到,是因为中国的人地矛盾突出,农户的耕地面积小,小农经济的色彩依然很重,但像寿光这样走在前面的地区,现代农业的特点表现地就比较明显,你看着好像是八竿子打不着,比如物流配送、聚氯乙烯(温室薄膜材料之一)和冶金,但其实早已紧紧融合在一起。

举个例子,大家可能觉得日光大棚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这是中国的独特发明,很多国家甚至是发达国家都没有(区别于以荷兰为代表的玻璃温室技术,其造价昂贵,动辄一百万一亩,不是国内普通农户能够承受得起的)。之前媒体报道过一个北大地质专业的硕士和老婆移民到加拿大盖农场种西红柿,用的就是中国的日光大棚的技术,引得一帮加拿大农场主参观并且连连惊叹。按说加拿大的纬度高,气候寒冷,非常适合这种技术的普及,但即使他们想盖也没这条件,因为加拿大没有这方面的设备制造商,也就没有产业链。这对夫妻盖大棚所有的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而在寿光,连电机设备、钢架材料带人工安装,全都给你搞定了,都不用你动手。

这就是我说的,现代农业已经不再是田间地头这点事了,它是一个纵向上下游产业链贯通,横向多种产业融合的系统性工程。就好比寿光,它如今打通了育种育苗、生技术研发、种植、食品加工、产品营销、物流运输、会展经济、金融保险等上下游全产业链,完成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即使多年来无私地向全国普及技术,地位却再难撼动。

因此,现代农业脱离了单打独斗,要求全社会共同参与,就比如寿光被人诟病的洋种子泛滥问题,寿光的农民背不了这个锅,主战场是全国农业大学和各科研院所。再比如说如何让日光大棚的薄膜材料透光性更好,更耐用,过滤特定光线,这就是制造业的事了。

所以农业并不是很多人所说的“夕阳行业”,相反,它的前景越来越好,跟制造业一样,正在进行一场产业升级,只不过现在的小农经济扯了土地集约化这关键一步的腿,人地关系尤其是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的厘清,是现代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如果搞定这一步,中国的农业一定会脱胎换骨。

不能拿旧眼光看农业了,你钻进去才能发现,现代农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精尖、高要求的行业。

另外寿光的蔬菜能起来,其基础是山东优秀的自然环境。山东这个地方因为靠海,很多地方气候比较湿润,又因为是北方,光照充足,昼夜温差也大,非常利于蔬菜和水果的生长,莱阳梨、烟台苹果、章丘大葱、胶州大白菜、潍县萝卜、金乡大蒜……这些成名已久的山东特产也印证了山东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其实借着寿光,我还想说个事,就是山东人在舆论场上话语权,尤其是互联网的话语权的缺失,对山东的发展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寿光这几年是出了名,一是18、19年两场台风带来的洪水让寿光受了灾,导致全国的蔬菜价格产生了波动,二是去年对武汉的支援让寿光占尽风头,都不是咱们主动宣传的,要不是这几件事,除去搞农业的,全国就没几个人知道寿光这么个地方。

正因为没有话语权,不仅自己的闪光点别人看不见,还总是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上,动不动被一些媒体宣传成“发展落后、思想落后、缺乏创新精神和改革理念、官本位思想严重”的负面典型,隔三岔五就被拿出来游街。

咱也别急着否认,山东确实有些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就比如说这个“官本位”它确实客观存在,而且有些地方也很突出。但就寿光这几十年的发展来看,是不是像媒体们渲染的那样夸张和一无是处,是不是全山东都这样,是不是全国就只有山东这样?

山东可不是只有寿光这一个闪光点。

我问大家一个问题,2019年全国工商联发布了全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山东、广东和上海哪一个省(直辖市)的企业最多?

我估计很多人要说上海和广东了,真实情况是,山东61家,广东60家,上海15家,山东是上海的四倍。

这事谁知道?谁宣传?不是说山东民营经济活力不行,缺乏创新和市场经济意识吗?

2020年的全国GDP统计出来了,各省的也在陆续公布中,这次是国家统计局自己统计的,可掺不了水分了。山东是3.6%的增长率,高于全国2.3%的总体水平,比浙江的3.5%高一些(广东和江苏的还未公布),可以说是个惊喜,因为这意味着山东的经济在好转,山东的经济转型也取得了效果。

但另一方面,山东在舆论场上被动挨打的地位,对于争取人才、资本、政策、投资项目上是极端不利的,过去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现如今倒好,出了一个新说法:

“投资不过南宋界”。

“投资不过山海关”这句话的*伤力巨大,侮辱性极强,而且已经在全国人民的心中坐实了,如果再让这句话飘出去,会对包括山东在内的整个北方产生什么影响,大家都能猜到。

另外再说人才,山东的“落后”形象,让多少全国其他地方的优秀人才望而却步?又有多少省内的高端人才南下?除了收入的原因,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山东在这些人心中的形象问题。

至于山东为什么会给人一种“落后”的印象,以及一些媒体的真实宣传动机是什么,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等有空给写一篇文章,跟大家探讨一下。

(原创不易,如果大家喜欢咚咚写的文章的话,欢迎点赞、转发、收藏、评论,谢绝转载,谢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