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反躬自省:你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是否得到了足够的爱?是否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困难,也能够因为童年你带给ta的积极思维去面对、解决呢?
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分为8个阶段:
婴儿期(0~1岁半): 基本的信任感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儿童期(1岁半~3岁):自主意识与害羞(或怀疑)感的心理冲突。
学龄初期(3~5岁): 主动意识与内疚感的心理冲突。
学龄期(6~12岁): 勤奋感与自卑感的心理冲突。
·青春期(12~18岁): 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心理冲突。
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感与孤独感的心理冲突。
成年期(25~65岁): 生育感与自我专注的心理冲突。
·成熟期(65岁以上): 自我调整与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社会成长危机。只有一个危机被解决,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反之,如果上一个危机没有解决,就会阻碍下-阶段的顺利发展,进而影响个体的成长。
对于0-12岁的儿童,建立良好的安全秩序,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获得自我价值感就显得格外重要。而“鼓励”和“赞美”就是建立良好的安全秩序,培养独立自主意识,获得自我价值感的不二之选。
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清晰地意识到:鼓励不只是对孩子说“你好棒”或“你很厉害”,比较适当的鼓励方法是具体地说出孩子值得鼓励的行为。下面给大家列举两种不同风格的鼓励方式:
方式一:“妈妈很高兴,好运今天帮忙洗奶瓶,还把杯壁上面的奶渍都洗得好干净。妈妈同时也好想知道,你是怎么把奶瓶洗得这么干净的?"
方式二:“妈妈觉得你很棒,下次也要好好洗喔!"
好运是我两岁八个月的儿子,方式一是我们两个经常进行的对话。通过上边的例子,我们能明显察觉到二者风格效果的差异。
方式一的鼓励夸赞更具体,更有代入感,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让孩子在学习各项事务的过程中对自己慢慢建立自信,意识到“我可以”“我很行”的地方在哪里,帮助孩子觉察到“我有能力”。慢慢地,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尝试各种不同的挑战。
方式二的夸赞就略显敷衍,毫无对象感,这种夸赞是不会形成孩子成长的核心内驱力的,自然不会长久,这不就是变相害了自家孩子吗?!
亲爱的家长们,请不要再把“你好棒”或“你好厉害”等等之类的表扬用语随意说给孩子,我们不妨给予孩子适当具体的夸赞,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请牢记:适当的称赞不但能让孩子得到鼓励,而且他具体地知道了自己好的地方在哪里,这样他才会变得更有自信,才能拥有追求目标的持续动力!
下面给大家附上海淀妈妈的50句彩虹屁精髓——《花式夸娃,夸出孩子内驱力》,我们一起学习做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