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兰州网2月16日消息 兰州,古称金城,起建至今两千多年来,始终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及中国西北的军事重镇。
处于“丝绸之路”核心地带的兰州,不仅是华夏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融合之地,也是中国与欧亚各国经贸往来、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的必经之道,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丝绸之路经济带”宏伟战略的提出,无疑将为这片热土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如今,曾经对世界经济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丝绸之路”,正在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中国**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地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这一创新的大合作模式使重现古老丝路辉煌,实现各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变得无比真实。随着纪录片《金城兰州》在央视科教频道的即将播出。兰州这座美丽的城市将会再度引起世人的关注。
《金城兰州》尽显详实感人的历史风情画
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之一,《金城兰州》纪录片于2015年开始拍摄,作为讲述兰州历史的系列纪录片,影片的故事背景从两千年前汉帝国驱逐匈奴,打通河西走廊要道开始,一直讲述到新世纪的今天,国家为振兴西部开发,部署一带一路的历史节点。力求从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多个角度,讲述金城兰州历史发展的重要事件,展现兰州的发展历程及其独特的地域文化,凸显兰州对西北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在军事、地理、政治上的战略意义和在经济文化发展中起到的支撑、辐射作用;同时,展示兰州今日的建设成就和城市面貌,将兰州的历史、今天和未来贯穿,打造一个古朴厚重又具青春活力的兰州新形象。通过纪录片的拍摄制作和播出,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兰州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建设工作。
该片共分为4集,分别是《黄河之都》、《丝路明珠》、《军事要塞》和《工业重地》。其中,第一集《渡口》,讲述了公元前121年,汉帝国西出河西走廊攻击匈奴,派大将李息在黄河岸边设立渡口,并建立一座城市。霍去病和李息一面与匈奴作战,一面寻址并建造了这座黄河边的军事要塞。
第二集《枢纽》,掩埋在黄沙中的十三封粟特人信札,为我们揭开了自晋朝至明朝,通过丝绸之路往来于金城这座商贸重镇的商队可歌可泣的命运。
第三集《重镇》,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在兰州兴办洋务,以此为基地收复了新疆。后人还延续他的构想,策划建造了黄河上第一座永久性通行桥梁——兰州黄河铁桥。
第四集《明珠》,新中国成立后,兰州成为了西北工业中心,一五计划的八个重点工程在这里展开,支援兰州的青年们将青春挥洒在这片热土上。以支援兰州的青年胡淑兰等人的视角,真切感人地讲述了建国初期这段燃点青春,奉献国家的故事。
《金城兰州》纪录片由中共兰州市西固区委、西固区人民政府投资,委托《河西走廊》纪录片摄制团队——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进行拍摄制作。为展现兰州最吸引世人的大美景象,为了给大家带来一个有深度的《金城兰州》,展现兰州最吸引世人的大美景象,北京伯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邀美国大片资深摄像师GERAI(安德鲁)加盟空境航拍。生于1984年的安德鲁曾成功完成了美国电影《纸牌屋》片头的拍摄任务。相信看过美剧《纸牌屋》的人都对其片头印象深刻,一分25秒的片头中36个不同镜头展现了整个华盛顿,这种拍摄方式叫做延时摄影,而安德鲁已经是有近10年拍摄经验的延时摄影专家。
据悉,安德鲁和助手带着专业的延时设备来到中国,在兰州进行了一个月的深度拍摄,记录下了兰州的日日夜夜。除了地面拍摄以外,他们还启用了最新型的航拍飞行器,从空中全景记录了兰州代表性的瞬间。第一次来到中国的安德鲁对于这样一个两千年的城市很感兴趣,在拍摄过程中整个剧组克服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留下了最美的镜头。除了外国摄影师负责延时和风景摄影之外,该剧组还请了另一组中国摄影师专门负责拍摄兰州的人文特色,每天穿梭在兰州的大街小巷,找寻夜市和市井的记忆。中外两组摄影团队同时开工,带给观众前所未见的兰州。除了纸牌屋摄影师的助阵外,此次金城兰州剧组集结了河西走廊的创作原班人马,团队实力雄厚。
史诗般展现兰州的纪录片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衰。作为记录片,《金城兰州》是一部有着史诗品格的作品,其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对兰州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它即使用了这个情景再现,也有扮演,从电影的角度,把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人物,给拍活了。其从策划,拍摄的本身,给人一种感染力感召力。是截至目前,我们看到的记录兰州最好的一部纪录片。纪录片是承担了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观的一种重要载体,同时也承担了传播价值和提升人文精神的这么一个重任,纵观《金城兰州》,它体察的是的世千年的经济血脉以后,其实就是我们当今的一个改革。这是近期纪录片界的一张名片,是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一个代表性的作品。
打开中国的版图,我们会发现甘肃恰如一个“楔子”,楔入西部腹心地带,是欧亚大陆桥中国段的金腰带,区位战略优势明显。在历史上便有“甘肃稳、西北定,西北定、中国安”的战略功能。自汉武帝“开疆拓域”,抗击匈奴、占领河西走廊、打通丝绸之路以来,兰州及河西地域便成为中原联结西域的战略枢纽,也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稳固蒙古高原、新疆高原和青藏高原的战略要地。正因为此,历代政治家提出“欲斥西域,必固河陇”的战略。
实际上,对于中国这样的超大型濒海大陆国家来说,传统上安全威胁更多来自西北陆地方向而非东南部的海洋。自有秦以来的2000多年时间里,来自西北方向的威胁屡屡影响到华夏中国的安危及生存,横亘于西北崇山峻岭之间的万里长城,便是这种担忧和恐惧的见证。就是对当代的中国而言,西北地区或西北方向仍是中国国家安全的陆地屏障,它仍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在这样的境况下,甘肃不仅成为沟通中国与中西亚的重要交通运输线,也成为国内重要能源输送线,即欲保关中之安全,必须控制陇西;欲控制陇西,必须控制河西;欲控制河西,必须抚定西域。
而处于走廊东口的兰州不论区位优势还是战略优势凸显无疑,从国家战略安全的角度来说,兰州地位的提升,使得这种优势进一步强化。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而是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但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近百年来,中国为重新“凿通”“丝绸之路”做出了不懈努力。1905年,古丝绸之路上,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汴洛铁路)开始修建。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孙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都规划了延伸到西北方向的铁路,以便与各国的铁路网衔接。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连接陇海、兰新直达欧洲的铁路动脉全线贯通。经过“十一五”的快速发展,目前全国新建并投入运营的高铁总里程达到6877.3公里,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客运量达到4.1亿人,占铁路客运量的22%。目前全国铁路日均开行高速列车1600多列,日均发送120万人。按照中央加快铁路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目标,到2015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其中高铁将达1.8万公里。
除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外,我国更明确提出了相关的战略规划。21世纪以来,中央先后部署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使得西部地区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日益明朗。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首先,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尤其高铁和重载高铁的迅猛发展,使陆地运输不仅具备了海洋运输运量大,运费低,通过能力强的特点,更具安全性高,风险小,运输线路完整,速度快的优势。其次,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陆路运输一旦快速发展,海运比重将势必下降。目前,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战略。这场大转型包括产业结构转型和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其中,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关乎整个经济转型的生死。在这场转型中,甘肃如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发展有利的相关产业,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大突破的绝佳机会,也是提高整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必备条件。而作为国家第五大新区的兰州新区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作用,则为其中的核心。再次,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我们知道,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资源和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让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堪重负,产业升级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迫在眉睫。美国的重返亚太战略,让中国周边动荡不安。钓鱼岛争端、南海争端、台海问题,严重制约了海洋经济对中国继续发展人支撑。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之路,只能退回广袤的内陆——即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
同时,如今沿海在淘汰落后产业人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中西部凭借着自己的资源和人工成本优势,承载了国家产业转移重任。兰州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枢纽,也是中原进入河西走廊、通往中亚地区的咽喉之地,也是连接我国内陆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亚欧大陆桥的重要节点之一,它的发展不仅将带动整个产业的聚集,也会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崛起起到辐射作用。
要成为一部精品之作,一定是立意要高,《金城兰州》不管是历史的,人文的,把过去和现代的巧妙的交织,使得它的文化价值大为增加。《金城兰州》是一部担当着政治深远意义的作品。因为从本身“一路一带”的国际战略部署中,兰州它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