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
地质
琼海位于海南印支隆起东部,处于昌江——琼海东西向构造带与琼东南北向断裂带相互交接部位。主要褶皱和断裂有:
高明——九曲江背斜:分布在高明至九曲江,地层为奥陶——志留系组成。呈长条状,背斜轴线60°~70°,两翼倾角60°左右。具紧闭线型褶皱特点。
上村——响沟向斜:分布在上村至响沟一带,由石炭一二叠系组成,轴线45°,南东翼倾角48°,北西翼50°,属线型褶皱。
万岭——山心岭向斜:分布在万岭至山心岭,由下白垩统地层组成,轴线55°,两翼倾角10°~20°,为开阔褶皱。
昌江至本县东西向构造带:横贯县境中部。主要表现为阳江盆地和带内花岗岩体以及残存的变质岩块,呈东西向分布,带内的航磁异常带也显示东西向展布。
琼东南北向断裂带:纵贯县境东部。主要表现为自北而南燕山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及花岗斑岩等岩体长轴呈南北向,嘉积镇北面的第四纪玄武岩被呈南北向延展,大路、塔洋、南寨等地万泉河支流的北南流向以及断裂带之两侧显示的重力高带。
龙马——龙江断裂:延伸经溪仔、龙江至伍园等地,长度大于60公里。走向北东段40°,南西段65°~85°。断裂切割了下白垩统,发育构造角砾岩带,控制了第四纪玄武岩被的东南边界线。
地貌
琼海背山面海,母瑞山余脉自西向东延伸而入,构成了全境地势自西向东倾斜的特点。西部和西南部为山区、半山区,面积347.06平方公里,占20.5%;中部和北部为台地、丘陵,面积714.44平方公里,占42.2%;东南部为平原地带,面积567.15平方公里,占33.5%。水域面积64.32平方公里,占3.8%。白马岭为全县最高点,海拔1264.4米。万泉河自西向东流经10个乡镇后注入南海。
白马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