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的叶。图片:herbalapothecaryuk
自带仙气的“金丝线”毛茛科多出产高颜值的植物,虽然黄连的花很小,但还是难掩毛茛科的仙气。它在早春开花,花的形态和以前介绍的铁筷子与菟葵很像,看起来像是花瓣的结构其实是萼片,真正的花瓣退化,其上有蜜腺,吸引早春昆虫前来传粉。
A黄连植株,B黄连的根状茎,C黄连的花。图片:Kunli Xiang / PLoS ONE(2016)
黄连的花叶都是绿色,一点也不黄,但它的药用部位,也就是肥大的根状茎去皮之后,会现出鲜艳的橙黄色,其上生长的众多细密须根也是黄色,因此黄连还有个富贵气的英文名称,叫做金丝线(Goldthread)。
不同形状的黄连根状茎。图片:libproject.hkbu.edu.hk
根据《本草纲目》的说法,黄连的根(根状茎)会长成连珠状,因此称为黄连。但中国的黄连属植物有6~7种,除黄连和它的变种短萼黄连 C. chinensis var. brevisepala,其他种类如峨眉黄连 C. omeiensis、云南黄连 C. teeta 等也时常被当地人拿来药用,其根状茎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簇在一起如同鸡爪的,有单根形状如蚕的,也有纤细弯曲类似蝎尾的。
有效成分很简单黄连根状茎的金黄色来自小檗碱(berberine),这是一种极苦的生物碱,具有很强的着色性,也是它用于治疗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除了黄连以外,也可以从小檗科植物与芸香科的黄檗中提取,现在多为化学合成。中成药成分表上的“黄连”,其真实成分可能就是化学合成的小檗碱。
图片:Fanghong / wikimedia commons
小檗碱主要存在于小檗属和黄连属的植物当中,图为紫叶小檗。
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小檗碱具有抗菌(细菌、真菌、原虫、衣原体等)、降血糖血脂等作用,但“有作用”与“有疗效”之间还差了十万八千里,以现代的眼光看来,它作为抗菌药物的效果显然比不上各种抗生素。
问就是吃黄连在古代没有细菌感染这个概念,取而代之的是无时无处不在“火”。传统医学认为五脏六腑皆有火,火势较平的时候人就健康,火一大人就来毛病。“火”看不见摸不着,属于玄学范畴,但囊括各种感染和非感染疾病症状,上至眼耳鼻喉肿痛、牙痛、口腔溃疡,下至拉肚子便秘,中间还有各种皮肤疾病,都可以往这个口袋里装。